新课改视域下教师课程意识研究

被引量 : 38次 | 上传用户:yulao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居于学校教育的核心,任何课程上的变革,必然都会带来教师职业环境的重建与职业行为的改变。而且课程改革一般并不仅仅是课程内容层面上的简单的改变,而是新的课程理论与理念、目标指导下的一场课程意识形态的变革。我国当前正在大规模实施的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理念与理论方面的变革,要求学校、教师也要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与之相适应。在新课程改革和学校课程实践指导思想、目标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的背景之下,教师的职业思想意识也必然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变革既是教师在新的职业生活环境下,在履行全新的职业任务中,基于职业使命所自然形成的对自身职业工作环境、职业手段、职业价值的体认,更是教师在一定专业理论指导下,基于职业理想与信念对新课程的实践性解读。教师的课程意识不仅映射着教师所处的职业生活环境,直接“指挥”着自身的职业实践,更表征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水平与向度。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伴随着教师职业身份由以预定课程的忠实的、被动的执行者,向着实践中的主动调适者乃至职业实践中的创生者为目标的转换过程中,教师职业环境与教师职业行为的变迁,来探查教师职业意识方面的变化,特别是教师新的课程意识生成的条件与现状。探析教师新的课程意识的内涵、要素、结构与存在形态;分析教师职业行为与其课程意识的关系;为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与重建,探索新的途径,以实现教师与课程的共同成长。为此,本研究着重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首先,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着对课程、教师职业、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后对课程与教师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与解读,即教师课程意识是教师在职业生活实践中对课程的体认,是教师与课程是否融合为一的表象,是教师专业实践智慧的集合。旨在明确教师课程意识的涵盖范围、特征与生成过程,及其构成要素与内部结构。其次,依据研究的目的、任务以及问题的性质,借助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与方法,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非介入式日常职业生活观察、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具体途径进入现场;从R小学的基本概况、工作计划与总结、规章制度、“教师成长档案”、学校的存档教案与教师的教案、教师的职业行为与观念、学校与教师个体,新课程以来的历程回顾等视角,试图透过静态与动态现象去发现、寻找、捕捉教师职业实践中的课程意识指导下的职业行为与教师心中的课程。旨在厘清教师课程意识在教师职业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制约要素、生成与提升的动力与条件,及其与职业实践的内在关系。最后,基于研究所得结论,尝试着对教师课程意识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分析、预测,并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意识回归与重建的条件与路径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与重建营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现实环境与支持策略。以实现教师与课程在新的水平与环境下的再次融合,最终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实现教师与课程的共同成长。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与重建,既是新课程环境下,有效课程实践与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中的应有之意,又是一种新的背景下的教育哲学观的重建。而教育哲学的重建需要全民族、全社会共同认识、体会并理解它的存在,共同还教育、教师一个本真的“意识”!这既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教育的成长过程。
其他文献
<正>更大的容量、更强的性能、更便宜的价格,SSD"白菜价"的始作俑者,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去年10月三星宣布量产的3D堆叠的TLC V-NAND闪存(简称3D V-N
期刊
本文试图运用已掌握的丰富资料,对我国的市场化进程进行数量化的测算,分析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与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差距,并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和产物,是21世纪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基本单元。而我国的城市群由于受
近年来,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企业集群原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迅速消退,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依托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从集群治理视角,研究突破集群企业融资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经济生活频道在2006年初筹办旅游栏目《海峡旅游》,同年5月1日正式播出。至今已两年。该栏目为周播(每逢周末播出),拍摄视点遍布八闽大地,在旅游出行
本文对传播学史中一位对传播学有重要贡献的人物——芝加哥学派的罗伯特·帕克进行描述。分别阐述了罗伯特·帕克的生平、他对社会学的贡献以及他的传播学研究,以此总结他的
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美国社会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派。在芝加哥学派中,对传播学影响最大的是罗伯特·帕克。其有关传播的定义、报纸与民意的研究、集体行为以及一系列关于大
<正> 近年来,在一些西方国家,除了大力推行基础科学教育的改革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基础技术教育。他们认为: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要培养各方面的合格人才,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