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工况下竖直辐射供冷管自然对流冷凝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40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辐射供暖末端以其低能耗高热舒适性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辐射供冷末端因其存在结露风险而限制了供冷能力,基于此开发的列管式自然换热空调末端设备克服了结露风险且可承担房间湿负荷,可以满足建筑全年的供热供冷和除湿要求,特别适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等低空调负荷建筑。但是在使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进行此设备的性能提升研究时发现,还缺乏其在夏季湿工况下的除湿能力的模拟计算模型,在随后的文献调研中发现,现有的凝结速率模型多为纯蒸气或含有少量不凝性气体的混合气体的强制对流冷凝过程,鲜有常温常压下的湿空气的自然对流冷凝过程的研究,且在直接相关的研究中,不仅冷凝壁面的形式与本文不同、对凝结速率的量化表征很少,且无直接可用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湿工况下的自然换热空调末端设备竖直管外的自然对流凝结换热过程,推导凝结速率的数学模型并实现凝结速率的模拟计算,完善此类末端的模拟计算模型,为此类末端的换热模拟计算提供依据。首先,本文从传质微分方程、对流传质理论和已发展的半经验公式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与建立了湿空气在低温竖直管壁上自然对流凝结换热的凝结速率数学模型,并根据实验测试数据简化拟合得到了方便于工程应用的凝结速率半经验公式,与本文的实验测试结果相比,凝结速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1%。其次,本文搭建了自然换热空调末端设备的湿空气凝结速率测试实验台,用于验证前文得到的凝结速率半经验准则式模型,同时也为了分析湿空气在竖直管壁上凝结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实验工况下,壁面过冷度、湿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湿空气自然对流凝结速率的原因,其中壁面过冷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湿空气温度不变、壁面过冷度较大时,湿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会使凝结速率加快的趋势更为明显;在壁面过冷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不变时,湿空气温度的增加也会使水蒸气的凝结速率加快。然后,为完善此类自然换热空调末端设备在湿工况下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本文先对比分析了Fluent提供的两个蒸发-冷凝模型,发现模型中存在需要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反复调试的蒸发系数和冷凝系数,且目前暂没有相关的研究文献给出参考值,因此通过软件提供的UDF功能,在简化条件下,设计了凝结速率的UDF计算框架,将本文推导的凝结速率半经验公式进行编译与挂载,建立了湿空气在竖直管壁上自然对流冷凝的数值模拟计算模型。最后,应用本文建立的模拟计算模型,选取了实验测试工况中湿空气参数24℃&80%、管壁温度分别为14.3℃和15.8℃这两个工况点进行了列管式自然换热空调末端的单管计算域的湿空气凝结速率模拟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相比,凝结速率的模拟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在5%左右。在此基础上对全尺寸末端进行了湿工况下的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得到:凝结速率、室内主体区域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5.5%、1.7℃、-1.0%,进一步验证了此模拟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对其营造的室内空气流场进行了计算与简要分析,为后续此类末端的性能提升研究及其营造的室内空气热环境分析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伴随着能源的加剧消耗,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能源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寻找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办法迫在眉睫。超临界CO2由于具有特殊的热物性,且容易获取、安全性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超临界CO2流动传热现象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实验方法与数值模拟手段,开展方形环腔通道内超临界CO2可视化实验研究与相应数值模拟研究,从宏观层面与微观边界层层面具体分析超临界
为解决超燃冲压发动机表面的热防护问题,包含主动再生冷却技术在内的众多冷却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再生冷却技术作为主动冷却技术的典型,其利用机载燃料作为冷却剂冷却高温壁面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燃料在冷却通道流动过程中伴随高温高压、高热流密度、大过热度的工况条件以及汽液物态转化的复杂过程,加之本身复杂的物理化学性质,诸多特点决定有必要对碳氢化合物在亚临界和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实验手段首先以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壳体中的绝热层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重要组成部分,是位于推进剂和壳体之间的一层隔热材料,主要作用是防止外壳由于高温危及其结构完整性。燃烧室工作时的燃气温度高达2500~3900K,绝热层通过自身的分解与烧蚀保护发动机壳体的正常工作。EPDM橡胶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壳体内绝热材料,具有吸热性强、密度低、耐热性好、抗氧化性能高、热分解温度高等优点,获得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固体火箭发动机绝
沸腾换热是一种高效稳定的传热方式,在电子元器件、核反应堆运行等工业领域得到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在池沸腾过程中,换热表面开始出现汽泡至汽膜形成之前为核态沸腾阶段。核态沸腾具有换热表面温差小、传热强的优势,是沸腾换热过程中重点研究对象。沸腾过程存在着复杂的相变现象,主要发生在汽泡接触线的固汽液界面处,并且在沸腾过程中换热效果受汽泡行为的影响。换热表面润湿性的改变也将影响汽-固-液交界面处的表面张力,直接
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保温降噪处理是提高建筑环境舒适度的常用手段之一。在潮湿环境中,建筑墙体内的多孔保温隔音材料因孔隙率高的特点容易积聚液态水,导致其性能下降,引发霉变和腐蚀、墙体脱落等后果,严重时会危害人的生命健康。若能对墙体间保温隔音层的含水率进行实时监测,则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保养维护措施。目前,热脉冲法发展较为成熟并且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多孔材料的含水率,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一方面,双探针热脉冲法在
土的本构模型描述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通常以土工试验结果为依据,引入一定的假设,将荷载和变形用数学表达式联结。本构关系是分析土工结构承载力和变形稳定的基础,因而成为土力学和岩土工程中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研究课题之一。三轴试验由于应力条件明确、土样接近真实受力状态,成为建立土的应力应变模型和确定模型参数的主要试验方法。传统的三轴试验由于变形测量技术限制或本构模型简化,将土样视为均质的单元体,根据其整体表现
因自身三维效应,混流泵叶轮内部流动十分复杂,叶轮的正向设计严重依赖设计者的经验并且消耗计算资源。针对叶轮正向设计效率偏低的原因,本文采用MATLAB程序语言自主编写混流泵叶轮快速反设计程序,使设计者设计叶轮时对经验的依赖降低并节约计算资源,从而提高设计效率。本文首先介绍了反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论及其方程并推导这些方程在正交坐标系下的形式,同时编写子午面网格划分程序,程序可通过两种控制参数来对网格划
城市建筑能耗占据了建筑领域总能耗70%以上的比重,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已有专家学者指出,仅仅关注对单体建筑进行改造的传统节能措施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挑战,需要对城市尺度建筑能耗的特点、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当前的城市能耗模型中应用性和灵活性最广泛的是基于物理的自下而上随机性模型。此种模型在校准方面面临着比单体建筑层面更严峻的挑战。在随机性模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贝叶斯校准技术。以往研究
集中供热是我国重要的民生基础建设,在解决了我国冬季取暖问题的同时,集中供热所耗费的大量能源不容忽视。近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其核心为在每个用户安装变频水泵,以此替代传统供热系统中的调节阀,通过独立的水泵向用户提供压头,这样避免了压头浪费,能够显著节约集中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动力分布式集中供热系统的关键是运维部分,由于供热管网水各支路水力互相影响,如何统筹协调动力分布式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多,建筑能耗占总能耗较大比例,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无污染的优势,代替传统能源为建筑供能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太阳能资源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可再生能源,尤其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三类以上的北方地区应用较广。另一方面,“近零能耗建筑”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相关技术日益成熟,该类建筑由于其围护结构具有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高气密性能,采用新风热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