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是玉米田的常见害虫,可以导致玉米严重减产,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性诱剂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因其具有专一性强、安全性高、无污染、不易产生抗性等诸多优点,在亚洲玉米螟的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技术的关键是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顺,反-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的人工制备,其合成方法虽然已有很多报道,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如合成路线较长、成本较高、产率较低等。因此,研究高效率、低成本、简便易行的合成方法对于更好地推广该技术,实现亚洲玉米螟的有效防治有重大意义。研究发现,玉米田普遍存在的植物挥发性气味物质对亚洲玉米螟具有引诱作用,探索玉米田常见气味物质与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之间是否存在协同增效作用可以为开发新型复合型性诱剂诱芯、提高引诱能力奠定基础。本研究旨在探索经济、高效的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合成路线,进而降低合成成本;考察最佳顺、反比例和刺激剂量、寻找增效物质来增强性信息素活性。因此,本研究主要设计进行了以下实验,并取得了相应结果:1.研究了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顺,反)-12-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的创新合成方法。该方法首次使用[13C+1C]的合成策略,从廉价易得的工业原料1,13-十三烷二酸出发,通过羧基还原、乙酰化、PCC氧化成醛、wittig缩合以及双键移位、构型转化等五步反应,实现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总产率达40%,有效降低了成本,经济高效,具有推广价值。2.采用触角电位技术对合成的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得出性信息素对雄蛾触角的最佳刺激剂量为10μg,顺反比例为1:1时活性最强。3.初步探索了苯甲醛、苯乙醛、叶醇、反-2-己烯醛、玉米油等五种玉米田常见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对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的协同增效作用。在1μg的性信息素中分别添加1μg的植物气味物质后,雄蛾的触角电位反应明显增强,高于单一性信息素刺激时的触角电位值,证明了五种物质与性信息素共同作用时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且以叶醇作用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