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香肠发酵过程菌群结构变化与组胺生成相关性的研究

来源 :成都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bc000123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味香肠是中国传统的发酵食品,因其滋味独特,制作工艺简单,并且贮藏期长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在传统工艺下,川味香肠仍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如香肠中亚硝酸盐残留,生物胺的生成,并且发酵环境中有较多腐败致病菌等,而研究发现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生成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本课题以生物胺中的组胺为例,通过对川味香肠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结构变化和演替规律,以及川味香肠发酵过程中组胺的生成规律的研究,建立发酵环境中细菌和真菌菌群与组胺生成之间的PLSR相关性模型,从而锚定川味香肠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产胺菌。主要的结果表明:1.对川味香肠自然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变化和演替规律研究:发现在川味香肠自然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变化明显,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共有64个OTUs。共检测有18个门,主要的门有硬壁菌门和变形杆菌门。在属的水平上,发现乳酸杆菌属是优势菌属,乳酸杆菌属在细菌菌群中的占比随着发酵时间先增加后减少。在发酵第20天时,达到最大占比63.14%,并且抑制了发酵环境中其他腐败致病菌的增长。2.对川味香肠自然发酵过程中真菌菌群结构变化和演替规律研究:发现在川味香肠自然发酵过程中,在发酵前20天,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变化不明显,在整个发酵过程共有329个OTUs。共检测有11个门,大部分都属于未分类门,在已分类的门中,主要的有紫菜门和子囊菌门;在属的水平上,主要有德巴氏酵母属、酵母属和淀粉菌属。3.在川味香肠自然发酵过程中,川味香肠的pH值和aw值都随着发酵时间降低,酸价随着发酵时间增加,亚硝酸盐残留随着发酵时间递减。在发酵第30天时,川味香肠内亚硝酸盐残留为27.81 mg/kg;川味香肠中组胺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先增加后减少,在发酵第30天时,组胺的含量为1.31 mg/kg。4.采用PLSR对川味香肠发酵过程中细菌和真菌菌群组成与组胺生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在发酵第0天时,发酵环境中与组胺生成相关的菌群最多,主要有有魏斯氏菌属、嗜冷杆菌属、肠球菌属、库特氏菌属、类芽孢杆菌属、赖氨酸杆菌属、乳球菌属、博西亚菌属、德巴利酵母属、娄德酵母属等,而这部分菌群主要来源于制作川味香肠的原辅料中。本文研究了川味香肠自然发酵过程中组胺生成规律及细菌和真菌的菌群结构变化和演替规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期能找到川味香肠自然发酵过程中与组胺生成相关的菌群,能为改善传统香肠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推动行业的发展,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应变疲劳试验中小梁的刚度损伤状况,基于材料力学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小梁刚度损伤模型,分别研究了小梁的损伤由截面下部往上和由上下两边往中间扩展时其刚度
刀具状态监测技术是先进制造中的一种关键技术。通过对刀具进行实时监测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它是真正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不可或
为了比较日照计与总辐射表在测量日照时数上存在的差异,通过对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2008~2009年间暗筒式日照计与总辐射表进行测量所得的日照时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2种
期刊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干部培养以及学籍管理等。本文从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出发,分析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主动外观模型是基于统计分析建立物体2维模型的有效方法,它融合了目标的形状和纹理信息。在基于相关型图像传感器3维人脸成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建立3维人脸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由相关型图像传感器得到的深度信息和与之对应的亮度信息将2维AAMs扩展为3维AAMs,融合人脸的形状,纹理和深度信息来构建3维人脸模型。人脸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人脸姿态,表情和光照条件下识别效果要优于Eigenface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中原地区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为地域性设计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当今基于地域性材料,建设富有当地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空间,已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博客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和工具,博客促进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加强了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和社
本文对布里渊区和费米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在其基础上,定性地解释了合金中的结构相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