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现象批判与消费观重塑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全社会消费水平的持续提升,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效应显著提高的重要阶段,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生存型消费迈向了发展型消费。然而,由于人们消费能力的快速提高在,消费观念的急剧改变,加之受到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消费领域逐渐出现了奢侈性、过度性、超前性等消费异化倾向,且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这不仅加重了消费者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也损害了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败坏了社会道德风气。
  当前,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把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由于生产关系的异化仍未完全消除,消费主义在中国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使得异化消费具有更加鲜明的特征。只有通过深刻反思我国当代消费观中的异化倾向,分析其存在的危害及原因,重塑绿色、适度、均衡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才能促使消费进入理性的、可持续的轨道,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的研究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异化,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内在悖论,在被生产和消费全面操控的后工业时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借助马克思主义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异化现象展开了研究。这些理论对于我国避免消费异化,构建合理的消费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文章首先厘清了异化、消费异化等概念,概述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异化理论在当代消费领域的延伸——生态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并选取马尔库塞、高兹等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介绍了异化的消费社会境况。其次,从个人层面、自然生态层面及社会层面出发,分析了消费异化在当代中国消费社会形成及蔓延的现状、危害及原因,剖析消费异化在我国滋生蔓延的根源及负面影响。最后,通过运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核心思想来思考重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消费观的现实路径,力图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来克服消费异化,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闽东革命根据地,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中做出过重要历史贡献。1928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闽东革命根据地人民,开展革命实践,进行革命宣传,并尝试开展通识教育,以革命实践成果促进政治认同,这些做法在当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以及苏区政权建设,有效引领了群众的生产实践并惠及了根据地全体人民。时至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同时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文化自信,是以对文化的理性反思为前提的,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文化自觉是一个反思、反省和审视的过程,只有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进行了文化自觉,才能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
学位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如果不彻底转变这种竭林而耕、竭泽而渔、竭矿而采的耗竭资源和能源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可以认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发展生产力并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重要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