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OsRhoGAP2在种子萌发和叶片发育中的功能鉴定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水稻基因功能对揭示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意义重大。本实验室前期从水稻幼穗cDNA文库中分离了一个RhoGTP酶激活蛋白编码基因,命名为OsRhoGAP2,并利用转基因技术构建了OsRhoGAP2过表达水稻,同时前期研究显示,OsRhoGAP2基因的启动子可响应非生物胁迫和激素信号,但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为鉴定OsRhoGAP2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本文以OsRhoGAP2过表达水稻与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的OsRhoGAP2编辑水稻为实验材料展开了研究。
  对WT和OsRhoGAP2过表达水稻(T5-1、T5-5、T5-6)叶片表型观察发现,二者前期叶片表型无差异,在水稻抽穗后期,转基因水稻叶片正卷,统计结果显示,该时期WT与3个过表达株系的剑叶卷曲度分别为10.86%、27.38%、35.36%和31.07%,剑叶直立指数分别为95.53%、99.34%、100%和100%,过表达株系的剑叶卷曲度与叶片治理指数均极显著高于WT。水稻抽穗期剑叶石蜡切片统计结果显示,转基因水稻剑叶泡状细胞面积极显著小于WT,叶片泡状细胞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石蜡切片统计结果一致,即转基因水稻泡状细胞染色面积比WT的小。对抽穗期水稻叶片的生理指标和光合作用相关指数进行测定发现,OsRhoGAP2过表达水稻剑叶的叶绿素水平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WT,其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则极显著低于WT。说明OsRhoGAP2过表达可能通过影响水稻叶片泡状细胞的大小来改变叶片形态,进而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
  对WT和OsRhoGAP2过表达水稻种子的萌发率检测发现,WT与3个过表达株系的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4.5%、62%、39.5%和28%,α-淀粉酶含量分别为13.82、10.82、9.85和9.66mg/g·min,且过表达水稻的种子萌发率与α-淀粉酶含量均极显著低于WT,说明OsRhoGAP2过表达通过下调α-淀粉酶活性抑制水稻种子萌发。用1000mg/LGA处理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抑制。采用液质联用检测内源GA含量,结果显示,过表达水稻种子内源活性GA1、GA3与GA7的含量均显著低于WT。qRT-RCR结果显示,过表达水稻种子中的GA合成基因OsCPS1、OsKS1和OsKAO的相对表达量低于WT,GA灭活基因OsGA2ox6和OsGA2ox8的相对表达量高于WT,4种α-淀粉酶合成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低于WT。说明OsRhoGAP2过表达降低水稻种子萌发率的原因可能与通过调控GA合成和灭活基因的表达,抑制活性GA生成,从而下调α-淀粉酶活性有关。
  对成熟期WT和3个过表达株系的株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二者的株高分别为92.12、86.5、86.4和89.22cm,且过表达水稻的株高极显著低于WT。进一步对节间及穗长进行统计发现,过表达水稻穗长与WT无明显差异,而其第一、二、三节间长度短于WT,差异极显著达水平。节间石蜡切片统计结果显示,过表达水稻的节间细胞长度小于WT,单位面积节间细胞数目多于WT,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提示OsRhoGAP2过表达通过抑制节间细胞伸长,导致过表达水稻植株的矮化。
  为采用功能缺失策略鉴定OsRhoGAP2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OsRhoGAP2基因编辑水稻,经筛选鉴定共获得两种纯合突变体(株系1和16)。序列比对显示,二者在靶位点分别缺失碱基“TC”和“T”,预期生成的分别是含149与60个氨基酸的截短蛋白,均没有典型的RhoGAP结构域。株系1中突变的OsRhoGAP2与WT的CRIB基序仅有3个氨基酸匹配,株系16中,突变的OsRhoGAP2对应CRIB基序部分完全缺失。水稻抽穗期的叶片与颖壳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株系1的表面缺乏表皮毛,而株系16与WT表型相似。剑叶光合作用指标检测显示,2种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WT。说明OsRhoGAP2基因缺失提高了水稻的光合作用水平,并且株系1出现的光叶水稻表型提示,该基因的敲除可能还影响了表皮毛的发育过程。
  本研究以OsRhoGAP2过表达水稻为实验材料,对OsRhoGAP2基因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功能进行鉴定,发现该基因功能涉及细胞生长、种子萌发、光合作用以及叶片形态等方面的调控,且与GA信号通路相关。另一方面,本文还构建了OsRhoGAP2基因敲除水稻,发现该基因敲除后不但影响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还涉及到表皮毛的发育。这为后续探究OsRhoGAP2基因的调控网络奠定基础,也为揭示植物RhoGAP基因的功能提供新见解。
其他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DNA病毒,全世界约有30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我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区之一,慢性乙肝携带者人数大约有1.2亿。乙型肝病毒能够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给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尽管已经开发了有效的疫苗,但是因为个体差异,疫苗并不能对所有的接种个体产生免疫保护。当前治疗HBV的主要药物是干扰素以及核苷酸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重大问题之一,威胁着世界多个地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全球共有3.64亿人感染慢性乙肝,并且每年导致80万人死亡。HBV感染将会导致多种肝脏疾病,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因此,HBV的医学防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探求HBV与宿主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发现新的抗病毒靶位点和寻找新的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S
第一部分SUMO1促进NLRP3炎性小体的分子机制研究  免疫(Immunity)是生命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功能,通过这种功能用以区分“自我”和“非我”的成分,进而排斥和破坏进入机体的各种潜在的危险物质(如病菌,病毒等),或是机体本身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肿瘤细胞和损伤细胞等,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命周期的顺利进行。免疫主要分为先天免疫(Innate immunity)和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
为了执行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核酸(包括DNA、RNA和RNA-DNA杂合链)拥有动态的多种结构。同时由于分子量巨大且和细胞内多种组分相互作用,核酸链通常又会受到复杂的胞内应力和扭矩的影响。因此,研究核酸的动态结构以及其结构的受力调控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单分子磁镊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单分子力学操纵工具,可以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力学拉伸和扭转,是单分子核酸结构和功能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为了克服传统设
宿主时刻受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威胁,天然免疫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保护宿主自身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宿主天然免疫系统通过编码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微生物产生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进而激活下游信号转导,清除病原微生物。cGA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可导致肺炎和支气管炎,严重时导致死亡。老人和免疫系统缺陷的成人也是RSV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研发安全有效的RSV疫苗是预防RSV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目前尚无针对RSV感染的疫苗上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传统技术制备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FI-RSV)接种婴幼儿引起的疫苗增强性疾
黄河小浪底水库下游河南段地区,有大面积的滩涂湿地,由于水库调水调沙以及黄河自身的河流摆动,造成了部分滩地不断淹没与出露,同时由于沿岸农民在滩地的大量农垦活动,使得在该地区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土地类型。湿地是氮的“源”或“汇”,也是氮的“转换器”,湿地氮循环在整个氮循环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土地类型的改变必然导致其氮循环发生改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风险,例如温室效应增强、水体富营养化等,因此对于
学位
以中草药为原料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用于动物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博落回生物碱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配合其它成分,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多种饲料添加剂,用于鸡和鲤鱼的养殖试验,检测了其对鸡和鲤鱼的生长特性、非特异免疫因子和多种抗氧化因子的影响;通过检测其对多种组织转录物组的影响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理。实验结果如下:1.探索了野生博落回人工种植的驯化和其中生物碱的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野生植株可以在低海拔地
我国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生产和消耗大国,四环素在养殖业中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日益庞大,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粪便中四环素残留超标,并诱导微生物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产生。ARGs通过在各个环境介质中迁移、转化,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堆肥技术在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上被普遍使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
甲壳动物表皮是抵御外界复杂环境的第一道屏障。为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个体不断成长需求,甲壳动物在不同发育阶段,必须定期蜕去旧表皮并合成新表皮。而表皮中的主要成分就是几丁质。日本沼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MnNAGase)和日本沼虾几丁质酶3A(M.nipponense chiti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