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以明清北京城墙为研究对象,对其布局、构成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上世纪20—50年代留下的关于北京城墙的多套测绘资料为依据,对北京城墙的城垣进行可视化复原。同时,利用复原图纸、模型、老照片校正数据,以此为基础,建立明清北京城垣系统的数据库。明清北京城墙的布局研究,主要是在详细梳理城墙历史沿革后,对内、外城各段城垣的布局及其影响因素做系统总结,认为内、外城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军事、礼制、政治、经济、地质地貌、宗教文化、现实条件等方面。城门的布局研究上,主要以《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所记载的“旁三门”制度为出发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城门布局中对“旁三门”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在前辈学者对北京内城九门的研究基础上,以民间传说中“三头六臂两足”的结构来理解北京城门的整体布局特征。城门的类型研究中,以瓮城形态不同将城门区分为两类:直角瓮城城门、弧角瓮城城门。同时,以明清北京城门中为什么仅东直门、西直门是直门为问题切入点,发现了北宋东京城、金中都、元大都城门布局的一个重要特征:正门为直门、偏门为弧门。这个特征符合中国传统的“正直文化”,推测可能是一定历史时期中国古代(都城)城门布局的规制。明清北京城墙的构成研究,从构成的要素、构成材料、构成技术、结构构造等角度,对北京城墙作拆解性局部研究。北京城墙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城垣、护城河、城台、城楼、瓮城、箭楼、闸楼、敌台、角台、角楼、马道,水关等其它附属建筑,各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整套严密的防御系统。北京城墙的构成材料主要是土、砖、石、木,采用版筑夯土、砌砖、发券的技术建造城垣。传统的土木结构建筑,按照城墙的防御功能需要,分布于城垣上。在结构构造的研究中,以拆城墙时记载的豁口断面数据,研究内、外城城垣的构成特征,同时对城墙的历史沿革起到佐证的作用。对明清北京城垣的研究性复原,主要目的在于将大量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整理校对,剔除错误数据,为消失的北京城墙留下更为可靠的信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