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中磺胺类抗生素降解菌及附载材料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u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及大量使用,其对水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磺胺类抗生素是畜牧养殖业中广泛使用的广谱性抗菌剂,用于畜禽细菌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施用于动物后,大部分以原药或代谢物的形式经畜禽粪便、尿液排出,未经处置排放在环境中往往造成地表水土环境污染,进而通过淋滤进入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污染,一定条件下产生携带抗性基因的有害微生物,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目前关于地下水环境中磺胺类抗生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土环境的监测、测试方法的建立、迁移转化机理等方面,磺胺类污染地下水控制与修复技术研究较少,且主要为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实验室内效果研究工作,特别是结合研究区,针对地下水中磺胺类抗生素降解菌及其附载材料效果研究甚少报道。本论文以国家十二五水专项课题为依托,选取了东北某畜禽养殖业发达的地区为研究区,针对东北地区地下水检出率较高的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噻唑(Sulfathiazole,ST)、磺胺甲基嘧啶(Sulfamethyldiazine,SM)、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SM2)及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在研究区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工作,分析研究区地下水中磺胺类抗生素及微生物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磺胺类抗生素土著降解菌的筛选,分析其降解效果、规律及影响因素,确定其降解特性;进一步选取磺胺类抗生素吸附材料,考察其吸附特性及固定化降解菌效果,结合微型柱开展磺胺类污染地下水动态去除效果实验,分析固定化降解菌后的复合降解-吸附型材料对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成果为磺胺类抗生素污染地下水的控制与修复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通过论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研究区内磺胺类污染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以点状为主,区域内地下水普遍含有SM,且在靠近第二松花江及场地南侧含量较高,分别为32.36ng/L和85.33ng/L;在场地西侧检出SM2,含量为133.59ng/L;SMX仅在江水底泥及部分采样点检出,而ST仅在江水底泥中检测出,含量为0.92ng/L。四种磺胺类抗生素GUS值均大于2.8,具有较高的淋溶迁移性。2、研究区地下水中微生物种群较为丰富,添加磺胺类抗生素考察地下中菌群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中DNA含量由0.28ng/μL升高到12.6ng/μL,地下水中微生物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原地下水中微生物种群丰富比高浓度磺胺类抗生素地下高一倍以上,原地下水中约占18.9%的Acinetobacer即不动杆菌属,在高浓度地下水中含量增加到99.7%,微生物种群结构单一化。3、从污染场地地下水样品中富集分离纯化,获得磺胺类抗生素土著降解菌Acinetobacer,菌落为圆形,呈黄色乳状,边缘光滑,直径约0.1cm,为革兰氏阴性菌,显微观察菌株为短杆状,单个长度约为120nm。生理生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不产过氧化氢酶及亚硝酸,不含丙酮酸脱羧酶,产尿素酶及硫化氢可发酵葡萄糖及水解淀粉;以四种磺胺类抗生素为唯一碳源,浓度为1.0g/L时,抑制该菌生长。4、在模拟地下水低温微环境条件下,开展以四种磺胺类抗生素为唯一碳源的降解实验,降解菌Acinetobacer生长规律为1-3d适应期,菌未见生长,第3d开始呈明显生长趋势,于第5d达到峰值,为对数生长期,之后进入稳定期。降解于第4d达到降解平衡,对ST、SM、SM2、SMX降解率分别为:99.85%、50.14%、42.00%、35.42%;添加辅助碳源葡萄糖、氮源酵母膏、Fe3+,可以促进菌株的生长且对四种磺胺类的降解也有促进作用。利用指数速率模型拟合分析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降解菌Acinetobacer降解四种磺胺类抗生素过程中,动力学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降解ST过程较为符合一级,其他三种较为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5、从天然矿物、资源转化再利用和合成材料角度,采用火山渣、花生壳、合成材料作为降解菌Acinetobacer附载材料,进行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效果花生壳﹥合成材料﹥火山渣,合成材料吸附速率较快,但是存在快速解析问题,综合考虑采用资源转化再利用材料花生壳作为降解菌Acinetobacer附载材料。火山渣、花生壳、合成材料吸附四种磺胺类抗生素效果,结果表明:火山渣对四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率依次为28.36%(ST)、27.24%(SM)、29.32%(SM2)、31.14%(SMX),约在2h时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合成材料对四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率依次为78.31%(ST)、12.77%(SM)、31.60%(SM2)、21.38%(SMX),吸附率在5min内达到最大值,但存在解析问题;花生壳对四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吸附率依次为72.81%(ST)、46.98%(SM)、45.08%(SM2)、32.84%(SMX),约在12h时可以达到吸附平衡,效果优于上述材料,且吸附性能稳定,吸附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及Henry线性吸附模型,水化学因子Fe3+、Mn2+对介质吸附各抗生素均有明显促进效果;NO3-、SO42-对介质吸附磺胺类抗生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硬度对两种介质吸附磺胺类抗生素有促进作用。6、制备吸附-降解型复合材料,开展动态效果实验。降解菌Acinetobacer固定化到附载材料实验表明:花生壳更为适合作固定化材料,实验条件下:花生壳1.5g,接种量1-5%,固定时间36-48h时,四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率依次为89.69%(ST)、78.39%(SM)、71.38%(SM2)、88.55%(SMX);采用微型模拟柱进行动态吸附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流速为1m L/min时,吸附-降解型复合材料对磺胺类抗生素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吸附材料。吸附-降解型复合材料对ST的去除率均最高,为90.00%以上,对SM的去除率在80.00%以上,对SM2和SMX,低浓度情况下去除效果更好,抗生素浓度为0.05mg/L时,去除率分别为64.25%和75.03%,而当浓度为5mg/L时去除率降低为31.75%和39.75%。7、采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仪(IR),从微观角度分析作用机理,作用后介质表面孔隙被填充并有隆起;花生壳吸附磺胺类抗生素的过程中,有N-H、-CH3、-CH2-、C=O、C-H等化学键的参与;合成材料吸附磺胺类抗生素的过程中有C=CH2、C-H键发生了变化,但变化较小,可见在合成材料的吸附过程中主要为物理吸附。
其他文献
面孔吸引力在人类的生存和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前人使用ERP和fMRI技术探讨了面孔吸引力加工的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由于刺激材料、范式等不同,面孔吸引
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被速度逻辑掌控的现代社会中。速度不仅呈现于经济与城市发展的诸种物质层面,更重塑了我们观看与感知世界的方式。在现代化都市中,社会发展速度与个体内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非负矩阵分解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这种全新的矩阵分解及特征提取方法,在数据聚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非负矩阵的特征决定了这种方法无法同时考虑样本信息特征和几何结构信息特征。本文提出基于正则化方法的非负矩阵分解算法,通过硬约束维持样本分类信息,并有效保持样本的原有几何结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图像分类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在对水利工程堤防开展防渗施工时,必须保证相关人员对该项施工的重要性和要求有所了解,并在各项基础因素支持下强化各项技术在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中的应用力度。这不仅可以
随机选取天津市一、二、三星级(各5个)绿色居住建筑,从建筑设备能耗、住区绿化、水系统3个方面建立了绿色居住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量化计算模型,以建筑分项能耗计算结果为基础
事物的起源决定事物的性质,中国文论在其滥觞处与经学同体同构,经学范式建构起中国文论的信仰、观念、谱系、路径、规则、方法和范例。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借用《文心雕龙》
摘要:当下存在着学生劳动观存在偏差、学校忽视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缺失、社会劳动教育功利化等问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文化思想是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职业院校需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形成协同实施劳动教育的制度机制保障,让学生从事生活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切实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情怀。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里面一门非常关键的学科,课堂教育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关键途径。
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O)与DN关系密切,现简述如下.
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业的飞速发展,手机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人们享受着现代化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