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下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ol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茶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草原过渡的交错带上,植物物种丰富,植被类型多样且生境异质性明显。本文通过运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植被分类排序和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等方法对黑茶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下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  1)黑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共计81科332属687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9种,被子植物78科325属678种(双子叶植物69科269属576种,单子叶植物9科56属102种)。就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来看,属、种二个层次均以温带成分占优势,且中国特有性程度不高。在属一级水平上,与吕梁山其它自然保护区相比,就绝对数量而言,五鹿山各分布区类型所含数量均较大;就相对数量而言,黑茶山在温带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上所占比例较大,而五鹿山则在热带成分和其它成分上所占比例较大。4个保护区均以温带成分占优势,且均表现出中国特有成分较少的特点。  2)通过BLED分类将黑茶山自然保护区75个样方划分为19个群系,其分别隶属于5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通过DCA二维排序研究显示,横坐标轴基本上反映了植物群落环境的水分梯度变化,坐标轴从左到右环境条件由干旱逐渐过度到湿润;纵坐标轴基本上反映了植物群落受人为干扰的程度,即纵坐标从上到下受人为干扰的程度逐渐减轻,通过比较分析将75个样方划分为A、B、C、D,4个区,各自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境特征。因此决定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分和人为干扰程度。  3)对黑茶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微生境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影响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高度、水分条件和人为干扰活动。而不同生态系统生境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则表明,3种生境类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N0,λ,H,E5大小均为中生生境>中旱生生境>湿生生境,森林生态系统是保护区主要的生境类型,其植物物种多样性程度高,且是一些特定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和珍稀濒危植物的庇护所,如珍稀濒危物种青毛杨(Populus shanxiensis),因而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与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其可靠性是影响电网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传统后备保护基于单点信息量的工作原理,存在着诸如整定配合困难、动作延时长、保护误动可能引发连锁跳闸等缺陷。随着电网互联规模扩大和运行方式日益复杂,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多起大停电事故就印证了这点。因此,在网络通信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逐步成熟的今天,基于多点信息的广域后备保护越
环氧树脂(EP)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的绝缘,然而在极不均匀电场的长时间作用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腐蚀现象。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以及量子尺寸效应而表现
论文共分7章.前两章属背景研究,即对国内外森林秣效益的评价研究,生态税收的研究,及中国生态环境的状况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第3章和第4章属森林生态税的理论研究.基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于GPS技术的相量测量单元(PMU)的成功研制,它可以准确的测量待测点的电压幅值与相角,基于PMU的广域测量系统的引入对于传统的电网状态估计及稳定控制有着极大的改进。本文主要研究基于PMU的广域后备保护系统,首先对于当前现有的几种保证电网可观测性的PMU配置方案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不同算法各自的特点寻找相对适合广域后备保护的配置方案,基于N-1安全算法的PMU配置方案提出基于P
该研究通过筛选山羊基因组文库的方法,在世界上首次获得了山羊发情相关输卵管糖蛋白(goatestrus-associatedoviductualglycoprotein,gEGP)基因片段.我们以山羊肝为材料构建的
该文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大别山区主要植被类型马尾松、杉木林、毛竹、灌丛地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生产力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揭示了毛竹、灌丛地及不同龄级的马尾
玉米(Zea mays L.)属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玉米属,是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食品、医药、化工的重要原料,玉米的产量直接影响着各行业原料的供应。目前,杂草危害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化学除草剂在有效控制杂草的同时也影响玉米的生长,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草甘膦的转基因玉米是解决杂草危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优良再生体系HiII为研究材料,利用根瘤农杆菌介导法进行玉米抗草甘膦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