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蛋白ID1抑制O型口蹄疫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bcz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是引起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的病原,该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宿主主要是猪、牛、鹿、山羊、绵羊等偶蹄动物。该病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8.5 kb,包含7种血清型,且各型间无交叉保护。DNA结合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NA binding 1,ID1)是转录调节因子,主要参与细胞分化、细胞周期进程、上皮-间质细胞转化、血管生成、细胞干性维持、化学耐药性、肿瘤发生和转移等生物学过程。但是ID1调控病毒复制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报道甚少。为了从分子水平揭示宿主抗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LC-MS/MS检测了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表达谱,用Western blot实验对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的蛋白进行验证,最终筛选ID1蛋白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分别检测了口蹄疫病毒感染不同细胞后ID1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发现ID1蛋白存在先上调再下调的动态表达变化过程。应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宿主细胞中ID1基因后,与对照细胞系相比,ID1基因敲除后显著促进口蹄疫病毒复制。其次,为了验证这一结果与体内试验结果是否吻合,我们构建了ID1敲除的转基因小鼠,与对照组相比,ID1敲除小鼠存活率显著降低,存活时间明显缩短,心脏的病理切片显示其病变程度也更严重。然后,为了探究口蹄疫病毒下调ID1表达的机制,我们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发现MG132处理会显著抑制口蹄疫病毒对ID1的下调作用,并且研究结果还表明口蹄疫病毒对ID1的下调是依赖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E3连接酶Cdh1,它能够靶向降解ID1蛋白。最后,为了进一步揭示ID1在抑制口蹄疫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我们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ID1能够调控转录因子FOXO1的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ChIP实验结果证明FOXO1直接作用于IRF3,调节IFN的表达,最终实现对口蹄疫病毒复制的调控。此外,通过生物信息软件预测分析并筛选出ssc-miR-381-3p、ssc-miR-4331-5p、ssc-miR-7137-5p和ssc-miR-4334-5p能够结合ID1 mRNA的3’-UTR。本研究结果揭示了ID1调控口蹄疫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为阐明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机理和免疫逃避策略奠定基础,为病毒免疫预防和抗病毒药物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建筑,西方人称之为“石头的史书”,体现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形成了建筑及城市空间形式的鲜明对比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已经与计算机软件密切相关。人机交互界面作为人使用计算机软件和产品服务的接口,其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
词是由字组成的,字在词中的排列顺序,称为词序。汉语的词序饶有风趣,有些由同样的字所组成的词,词序调换之后意义基本相同,如“喜欢”与“欢喜”之类;而有的词调换词序后意义差异很
研究目的:目前放射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局部治疗,随着放疗技术与硬件的不断革新,放疗的局部控制率逐渐提高,然而许多经放射治疗过的肿瘤患者仍面临短期内局部复发和照射
目的 :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中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急性阑尾炎患
目的:运用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对肾精亏损型耳鸣进行临床疗效研究,以及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董氏奇穴配合传统腧穴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的临床特点及优势,为
为提高煤矿巷道掘进水平,更好地保障煤矿巷道掘进的安全性、高效性,在分析了煤矿巷道掘进技术及装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巷道掘进技术未来发展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利用张玉玲等人的10层有限区域细网络模式,模拟了1982年7月30日黄河三花间的暴雨过程,并用该模式作了减弱大尺度高低空急流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高低空急流在暴雨区耦合得很好,但在同一暴雨
用CaCl2(0.1%、0.2%、0.3%),PEG-6000(1%、2%、3%),KN03(0.5%、2%、4%)溶液处理藏茵陈类植物中的川西獐牙菜Swertiamussotii野生种子和椭圆叶花锚Haleniaelliptica野生种子(24或48h),先常规发芽试验,选
近年来,随着多种药物的开发应用,临床上对于儿童皮肤病的用药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重要的是抗菌、抗真菌、抗病毒药物以及维A酸类、钙泊三醇、静脉γ-球蛋白的应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