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贸易与投资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中美经贸关系是中国国际经济关系中重要而具有典型性的组成部分。以中美贸易与投资间关系为课题进行研究是一项全新探索性的工作。(本文中的投资主要指FDI直接投资;由于目前中国对美FDI投资较小,故不列入研究范围内)。
本文为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提供了目前尚为缺乏的来自中国的实证支持,试图丰富其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成果对于回答中国如何融入国际经济并保持发挥动态优势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主要结论如下:
1、中美贸易与投资之间(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总体上存在相互促进而非替代的关系。从出口与投资角度看,早期港台周边型投资通过加工贸易对中国对美出口的促进作用较大;近年来,美国对华投资对出口促进作用加强;从进口与投资看,两者在总量上不存在替代关系;跨国公司活动使贸易投资成为一体化行为。由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间贸易投资关系提供的实证,对关于“贸易与投资替代还是促进”这一国际经济学经典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理论分析框架方面,尝试建立将需求发展、要素禀赋、政策要素与企业行为结合的统一分析框架,提出了一个新的拓展思路。本文同时提出了关于投资与出口及进口关系的分析模型。
3、提出中国贸易投资综合优势与阶段论,较为深入地揭示了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和更为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方面的动态变化与发展前景。指出保持相对开放的贸易与投资政策,可能产生良性互动的贸易与投资同步增长,但无法自动避免外资产业垄断与产业内环节垄断。
4、首次提出基于建立中国贸易与投资一体化政策决策系统的CMS政策体系构想,将动态竞争优势培养和市场结构调整作为制定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基础,倡导建立注重政府、企业及其内部的协调与配合的决策体系。
本文收集分析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并进行了计量检验,同时,还对美国著名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在华投资与贸易活动进行了个案分析。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论文的主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