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流化床高碳锰铁粉固相脱碳热力学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huming_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铬锰系不锈钢等低碳合金钢的快速发展,高碳锰铁的脱碳问题日益受到冶金界的关注。目前,锰铁脱碳基本都是在液相下进行的,但是由于锰的蒸气压相对较高,锰与氧的结合能较大,在液相下进行脱碳时,金属锰挥发损失、氧化严重,锰的回收率比较低,致使锰铁液相脱碳受到严重影响。高碳锰铁的固相脱碳由于能够避免金属锰的高温挥发损失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微波流化床是结合了微波的加热特点和流化床的特性而设计的新型流化床。微波可快速地加热高碳锰铁粉,且不与物料接触,使物料不受外界的污染;高碳锰铁粉在流化状态下进行加热,物料与气体之间有很好的传热传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善高碳锰铁粉的脱碳动力学条件,有助于高碳锰铁的快速脱碳。对高碳锰铁粉进行固相脱碳首先要对固相脱碳热力学研究。本文以O2、CO2、水蒸气为脱碳剂,对高碳锰铁粉与气体脱碳剂之间反应的热力学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用O2作为脱碳剂进行高碳锰铁固相脱碳,高碳锰铁粉中的锰铁碳化物容易在O2气氛中进行脱碳,但是由于O2具有极大的氧化性,生成的金属Mn和金属Fe也极易被氧化,生成氧化锰和氧化铁;用CO2作为脱碳剂进行高碳锰铁固相脱碳,当温度高于925K时Fe3C可脱碳转变为金属铁,温度高于1226K时碳化锰可全部脱碳,转变为金属锰;用H2O水蒸气作为脱碳剂进行高碳锰铁固相脱碳,当温度高于905K时Fe3C脱碳转变为金属铁,温度高于1312K时碳化锰可全部脱碳,转变为金属锰。用O2、CO2、H2O水蒸气作为脱碳剂进行高碳锰铁固态脱碳,高碳锰铁颗粒中外部的碳可被脱除。由于金属锰铁颗粒表面易被O2、CO2、水蒸气所氧化,故脱碳反应由气-固相之间的反应转变为颗粒内部的碳化锰和表面氧化锰之间的固-固相反应,使高碳锰铁继续脱碳。本文在常温下对不同重量、不同粒度的高碳锰铁粉进行了冷态流化试验。研究表明,高碳锰铁粉的合适流化粒度为-100~+150目、-150~+200目,合适的流化物料重量为500 g,流化气体的最佳流量为0.4~0.8 m3/h。
其他文献
微米级与纳米级的聚苯乙烯或二氧化硅微球可以作为空心微球、光子晶体以及多孔材料的模板,通过模板可以进一步制备核壳材料、复合胶体晶体以及三维有序大孔材料。核壳材料的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媒体融合已经到来,从单一渠道传播到多终端跨平台传播,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内容的消费者与传播者,这对于媒体人而言,
9月20日至25日,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乌鲁木齐隆重举办。“与往届相比,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展览规模、体量、题材均为历届之最。”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执委会副秘
自从人们在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中发现了超大磁电阻(CMR,Colossal Magnetoresistance)效应以来,这类化合物一直是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这类材料的磁电阻值(
阿乙坦诚对威廉·福克纳的模仿,其长篇力作《早上九点叫醒我》对福克纳作品进行了明显的借鉴和变形.小说的叙述视角受到《押沙龙,押沙龙!》的启发,叙述者与叙述内容更为亲昵;
为了解决变电站接地网因腐蚀而引起的泄流能力下降、设备损坏、甚至发生重大事故等问题,采用防腐导电涂层对接地网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目前以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
本研究采用天然高分子多糖与生物抑菌剂作为主要成分,通过筛选其他活性组分及助剂,研制出一种高效环保型的大豆种衣剂。与传统有毒的多·克·福大豆种衣剂相比,该环保种衣剂安全无污染,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大豆产量。通过室内种子发芽能力的检测试验,检验了种衣剂对种子的安全性,确定了最佳药种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环保种衣剂包衣豆种后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田间出苗率、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对环
本文以天津市土壤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氯化物型、硫酸盐型、苏打型等土壤盐碱化类型中阴离子的种类、含量对土壤镉的形态变化影响。分别以NaCl、Na2CO3、Na2SO4为例,进行单一阴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活和工作的卫生条件越来越重视,以致于各种抗菌材料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光催化抗菌材料指的是利用材料的光催化性能进行杀菌。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无机光催化材料,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电子(或空穴)发生迁移使细胞核被氧化(或还原)分解,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本文以钨酸铋为基体合成新型抗菌材料并评价其光催化抗菌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
随着生物检测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和多元分析技术的发展,基于流动载体的液相芯片技术由于其检测灵敏度高,反应快速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在液相芯片技术中,流动载体的编码至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