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审判中的“概括性判决”——以追缴(没收)违法所得为视角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写作的“概括性判决”是以追缴违法所得为视角的,研究对象着眼于刑事审判过程中,法官在对涉案财产进行判决之时,缺乏对涉案款物权属问题的证明、认定,忽视对涉案款物追缴、没收范围和理由等内容的说明,在对违法所得的“追缴”“没收”难以做出准确认定时,使用“概括性”语句而作出的“模糊性”判决。此类判决,不仅关乎被追诉人的刑事责任问题,而且涉及财产权属的确定,更为重要的是这类判决在司法实务中出现“概括性判决”的情况极为突出,故此将其设定为研究对象。这类判决的存在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方面,使得涉案财产的权利归属一直成为执行中的困惑,造成审判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极易造成物的价值贬损,甚至物质属性的丧失,严重影响所有人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概括性判决”问题的日益凸显,实务部门对概括性判决的关注度正在增加,但以“追缴违法所得”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研究尚少,因此研究和梳理“概括性判决”问题,对于解决违法所得追缴过程中所面临的的判决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由三部分组成,共3万字。  第一部分,“概括性判决”的现象、危害及法官面临的困惑。有关违法所得的追缴判决,难以实现判决的确定性要求,反映出了法官在判决中面临的困惑。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利益收益范围难量化;违法所得权属难界定。以上种种困惑,使得追缴违法所得判决中的“概括性判决”成为必然。  第二部分,产生“概括性判决”的原因。原因之一在于裁判文书僵化。这种模糊性指引,使得法官往往对处理理由避而不谈,甚至在判决主文中回避对“判决理由”的处理;原因之二在于追缴(没收)规定模糊,导致法官在判决中“朱笔难落”;原因之三在于权属证据材料缺失,难以作出对违法所得的权属认定,对财物的处置处境尴尬;原因之四在于办案法官的免责心理,使“概括性判决”成为不得已的折中的选择。  第三部分,“概括性判决”的解决之道。其一,设置独立的“民事没收程序”,将对人诉讼与对物诉讼分离,实现对违法所得的追缴;其二,加强对财产权属等相关证据的收集,明晰违法所得与被害人及案外人合法财产的认定,更好地服务于违法所得的追缴工作;其三,建立科学的法官考评机制,区分案件性质进行考评,加强对法律文书的评查,从根源上解决“概括性判决”的问题;其四,规范裁判文书的制作,区分追缴与没收,判决以裁定方式作出,解决实践中的判决困境。
其他文献
通过研究矿物、化学组成以及物理性能等,进行了千枚岩在焊条中应用的试验。结果认为,千枚岩具有硅铝酸盐的共性,可改善焊条的压涂性能,对焊条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有较好的作用 Th
股东会瑕疵决议撤销制度是公司法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其在保障公司决议的程序与内容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立在从诉讼法角度来看股东会瑕疵决议撤销之诉的相关问题。从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系统阐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思想
@王少岚@姜启民¥山西晋中地区技术协会¥山西轻工业机械厂煤碳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是煤矸石的含量就占到煤碳总产量的10%~20%,每年约有7000×104t煤矸石排出,据报道,全国积存下来的煤矸石在10×108t以上。近
期刊
董仲舒与奥古斯丁分别是中西方神学诠释学理论建构的重要奠基人,二者学术思想具有诸多可比性.他们是认知中西方早期诠释学发展异同的重要“对子”,学术思想比较价值意义明显.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