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在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选择。土地整治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改善乡村景观的功能日渐凸显。但是,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受到来自区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农户意愿的影响,因此,在分析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定量测算整治潜力及潜力分布状况是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基础,进而须根据本区域固有人文、地理等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运用与之匹配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是整个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重点和落脚点。本文选取处于农牧交错带区域的临潭县为例,综合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全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做了定量分析,借助GIS平台分析各行政村的区位条件,进而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的整治模式,并做了整治的优先度诊断,为科学合理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临潭县农村建设用地利用问题重重,存在居民点分散,用地粗放,土地浪费严重,牧区农村居民点流动性较大,废弃、闲置乱建现象严重等问题。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受到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标准和社会自然经济等条件等因素的影响。2、临潭县农村建设用地整体集约利用程度较低,其中城关镇和卓洛乡的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评价值相对较高,但不足0.7,大部分综合评价值在0.45-0.6之间,王旗乡综合评价值最低,仅为0.28。总体而言,临潭县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大部分乡镇处于低度利用或适度利用状态。3、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现状潜力,结合规划潜力得到了理论潜力,在考虑到社会、经济、自然等条件限制的基础上测算了可实现潜力。通过测算全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为718.06公顷,可实现潜力为361.49公顷,王旗乡可实现潜力最大,为68.52公顷;长川乡最小,为2.52公顷。4、通过对农村居民点与河流距离、城镇距离、主干道距离以及地形坡度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临潭县中部居民点的区位条件整体优于东部和西部乡镇居民点;城关镇、八角乡、王旗乡、流顺乡、冶力关镇、店子乡的农村居民点区位优势整体较好,三岔乡、羊永乡、长川乡、古战乡、石门乡居民点的区位优势次之,卓洛乡、术布乡、新城镇、羊沙乡和洮滨乡居民点的区位条件整体最差;临潭县各行政村内部居民点区位条件相应存在较大差异,且零散分布的居民点区位条件远劣于集中分布的居民点。5、依据农村居民点综合区位分析,得出临潭县农村居民点整治的5种类型,即:生态迁移型、城镇转化型、迁村并点型、内部挖潜型和保留原貌型。6、综合临潭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整治类型、整治优先度,得出适合该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优化模式,即生态脆弱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中部城镇转化型整治模式、农牧综合开发模式和新农村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