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齿蛇葡萄微繁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sl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建立显齿蛇葡萄植株再生体系,本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资源资源圃栽植的显齿蛇葡萄为材料,以长约1.0 cm左右的第10至第15节茎段和第1至第5节茎段作茎段外植体(简称P1、P2),以剪除叶尖以下2/3叶片具有小叶叶柄的叶片为叶外植体(简称P3)。研究了影响其植株再生的因素,结果如下:1.显齿蛇葡萄组织培养最佳灭菌方案为:茎叶材料用70%酒精浸泡10S左右后,P1的材料采用0.25%HgCl2水溶液浸泡25min灭菌,P2、P3的材料用0.15%HgCl2水溶液浸泡15 min灭菌。
其他文献
为了探明施钾量对烤烟钾高效基因型新品系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本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对照),GK2、GK8(钾高效基因型新品系)为供试材料,于2009年在湖南农业大学烟草基地进行大田试验,分析比较了烟株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生理生化特性、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及内在化学成分在不同供钾水平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施钾对烤烟钾高效基因型新品系生育期有明显影响。不施钾肥的烟株前期生长较慢
学位
青枯病是烟草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其最典型的症状是枯萎。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原因,在局部地区发生流行,导致烟叶产量大幅下降,质量降低。另外,随着无公害烟叶概念的提出,降低农药残留,减少农药使用,提高烟叶品质,成为近期烟叶生产所追求的目标。因此,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强抗病性烟草品种的选育上。本文采用细胞突变体筛选这一细胞工程技术与组织培养技术方法相结合,以烟草青枯病无菌粗毒素对两个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云烟85
学位
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小麦病害的危害也越来越突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提高小麦的抗病性正受到普遍重视。本研究从水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韧皮部特异性表达启动子RSSPl,序列分析确定所克隆序列与已发表序列在主要功能原件上完全相同。利用从小麦的近缘种——中间偃麦草基因组中已克隆的抗病相关转录因子TiERF1,以质粒pAHC20为基本质粒,将启动子序列和转录因子序列构建成了植物表达
学位
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烟叶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比例直接影响着烟叶品质。本研究对10个不同产地共128个烟叶样品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热解致香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尝试建立了不同产地烟叶热解致香成分的指纹图谱,并运用聚类分析将各产地烟叶进行了分类。主要结果如下:1)各产地烟叶主要化学成分除部分产地总糖与还原糖含量略高外,其它指标均在适宜值范围内,其中美国与巴西烟叶
学位
虚拟作物是基于作物形态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图形图像建模技术和可视化表达技术,在计算机上以可视化直观显示的方式展现作物的生长状态。它能促进人们对作物植株或器官形态结构特征、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感知,为分析其结构功能关系、设计理想株型、提高作物单产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运用模型分析建立方法,结合水稻结构形态特征,建立水稻器官的三维空间几何形态结构模型,进一步运用虚拟现实X3D技术,初步实现水稻
学位
为了探明不同栽培方式下双季超级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形成特点,采用田间试验,在(2008-2009定位试验)湖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长沙)和浏阳市永安镇农技站试验基地,以双季超级稻品种(早稻陆两优996,晚稻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定”栽培(A)、免耕摆栽(B)、传统栽培(C)3种栽培方式及不施肥处理(D),研究了其对双季超级稻茎蘖和株高变化动态、LAI、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根冠比、根系
学位
棉花营养液漂浮育苗技术自问世以来,在生产上得到迅速推广应用。在大田生产中,漂浮育苗方法育成棉苗移栽后,表现成活率高、缓苗期短、抗病能力强等优点。本研究以金农棉1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分别从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的植物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产量形成等方面开展研究,以阐明漂浮育苗移栽棉高效栽培及高产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为棉花新型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1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
学位
不同茶树品种因其品种特性的差异,其内含化学成分含量有显著的差异,因而其茶类适制性不同;同时由于茶树品种特性的差异,不同茶树品种对氟、铅的富集作用是不同的。所以,要生产优质、低氟、低铅的茯茶产品,应从适制茯茶的茶树品种选育工作开始。本研究从茯茶原料入手,从现有一些茶树良种中选育出茯茶适制品种,旨在为生产优质、低氟、低铅茯茶产品提供优质原料,加速茯茶产业化发展。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采摘标
学位
粮食安全和节肥减排是我国作物生产当前面临的两大重要任务,实现高产与肥水高效利用成为我国水稻生产的迫切需求。为了研究水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于2009年在浏阳市永安镇大田条件下以移栽和摆栽两种栽插方式进行了早、晚双季试验,设置不施N肥空白处理(T1)和当地农民习惯栽培(T2)、高产高效栽培(T3)、超高产栽培(T4)及高效超高产栽培(T5)等四个栽培模式,通过构建不同产量和N肥效率平台
学位
为了明确栽培模式对南方稻田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其形成机制的影响,筛选适合本区特色的栽培模式,于2009年在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进行了春、秋双季玉米的栽培模式试验。试验设置一个氮空白区(T1)和当地常规栽培模式(T2)、常规优化管理模式(T3)、高肥增密模式(T4)和中肥中密模式(T5)等4个不同的栽培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产量形成、物质积累动态、氮肥利用率及生育进程等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