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农户支付意愿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xt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事关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升。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农村地区村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理的成本高问题仍较为突出。除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外,亟需调动社会资本和村民力量,以弥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的高成本。因此,如何进一步明确农村居民维护农村公共环境责任,提升农户支付意愿,有效缓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高成本难题,成为地方政府以及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以规范激活理论为基础,结合农村居民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背后的内在认知因素和外在情境因素,综合衡量农民的支付意愿强度。本文以农村居民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费用的支付意愿为研究对象,基于扩展规范激活理论的支付意愿理论构建分析框架,探究农户个体规范和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感对其支付意愿的作用机理。在实证研究中,选取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毕节市黔西县和黔南州福泉市三地进行实地调研,获得394份有效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在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方面的个体规范显著影响个体的支付意愿;(2)农村居民结果认知不仅显著影响其个体规范,且通过责任归属间接影响个体规范;(3)社会规范在个体规范与支付意愿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即农民的支付意愿虽然受到较稳定的个体规范的影响,但是周围人包括邻居、亲戚朋友等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态度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支付意愿。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重视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和正确环保价值观的培养,激活农村居民内在的道德义务感;(2)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3)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和示范作用;使美丽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村居民的内在自觉要求。
其他文献
在道家看来,“仁”本身是不带功利目的、自然生发的亲爱之情,是人内在情感的流露,因此,对于作为自然情感之仁,老庄持赞赏的态度,但是当道德丧失的世俗社会企图将“仁”作为客观的社会责任感与治国的方略之时,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在老庄看来,大仁者超越了世俗等差之爱,如天地一般,任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并不以私心干预其中,因此,在体道的过程中,老庄提出了“忘仁”的主张,要世人从社会之“仁”的规范中超越出来,回归
利用2019年11月1日—2020年4月30日广州主城区和广州塔121 m、454 m O3浓度同步监测数据,分析了广州市O3垂直污染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近地面O3浓度变化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等,而高空O3浓度主要取决于天气过程,如辐射造成光学反应加剧和区域传输.(2)地面的O3浓度高于垂直观测站点,其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表现为日出后太阳辐射增强O3浓度升高,
为探究广东省春季环境空气臭氧(O3)污染成因,选取2022年4月6—10日的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结合后向气流轨迹、潜在源贡献因子算法和权重轨迹分析法,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本次污染过程的特征及传输对O3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范围涉及全省10个城市,污染前期江门市和中山市O3小时峰值浓度分别高达264μg·m-3和272μg·m-3,后期东莞市每日O3小时峰值均高于260μg·m-3.以清远市为代表性城
利用2015—2020年广东省102个国控大气环境监测站臭氧(O3)监测数据、广东省21个地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全球气候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5—2020年广东O3污染特征、污染天气分型及局地气象要素影响.结果表明:2017—2019年广东O3污染较严重,4—5月O3浓度逐步上升,6月出现一定下降后7月开始持续上升,
<正>寿光市羊口镇以实施山东省教育强镇筑基试点改革为契机,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突破提升镇区学校幼儿园教育质量为重点,辐射带动乡村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全面推动了乡村教育振兴发展。充分发挥学区统筹引领效能,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统筹学区内学校资源均衡配备,推进共建共享;完善校园环境和设施设备,不断提升薄弱校的办学条件。
期刊
利用2018年广东省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70 m气象塔上涡动协方差系统连续观测资料,对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近地面层相干结构的统计特征及其对湍流通量相似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无量纲风速标准差(稳定、不稳定)和气温标准差(不稳定)遵循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2)湍流速度(u、v、w)谱、温度(T)谱、CO2和H2O浓度谱在惯性副区均满足-2/3定律.w-
基于2016—2019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和中低层天气形势图,分析了广州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其典型环流形势特征,揭示了不同环流形势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年来广州市随着细颗粒物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基本维持在80%及以上,但光化学污染问题逐渐凸显,O3已成为广州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2)广州市大气污染季节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秋、冬季更易出现大气污染,且多为持
利用广州市2015—2021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集,统计了臭氧和PM2.5的时间分布特征及两者同时出现高值(“双高”过程)的气象成因,并进一步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研究了高浓度臭氧和PM2.5(浓度大于年第85分位数)对应的客观天气型.结果表明,2015—2021年,广州市臭氧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而PM2.5浓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臭氧逐渐取代PM2.5成为首要污染物.“双高”日
基于2015—2020年深圳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对深圳O3浓度有显著影响的环境气象特征.结果表明:(1)深圳O3的月均浓度变化规律与其他主要污染物不同,O3月均浓度的峰值出现在10月,恰好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季节.(2)从地面气象要素来看,深圳O3的浓度与气温及相对湿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当气温大于29℃的时候,开始出现O3浓度超标的情况,当气温大于32℃时O
利用广州塔的O3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和转动拉曼温廓线激光雷达探测的垂直环境气象等观测资料,结合ERA5的近地面风场,对2017年5月6—7日(Case I)和2019年10月1—2日(CaseⅡ)两个典型个例从垂直混合与水平输送的角度进行特征与成因分析.O3的垂直观测结果表明,夜间残留层可储存日间混合层内的高浓度O3气团.从垂直混合与水平输送的分析结果表明,残留层O3的垂直混合及高浓度O3气团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