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穴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模型(CUMS)大鼠体重、饮食以及行为学的影响,并通过观察实验大鼠海马脑区GLU及GABA含量变化、外周血神经递质(DA和5-TH)水平、谷氨酸脱羧酶(GAD65,GAD67)、谷氨酸转运体(EAAT3)、GABA转运体1(GAT1)、NMDA受体亚单位NR2B、GABAA受体的蛋白表达的变化,初步研究针刺抗抑郁的作用原理,并试图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SPF级,雌雄各占一半,体重180-230g,置于模拟日夜的实验室中(白天7:00-19:00,夜晚19:00-7:00),并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氟西汀)、穴位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饲养1周后,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措施,建立抑郁模型(CUMS),应激措施主要有:禁食、禁水、颠倒昼夜、束缚活动、夹尾、摇晃、足底电击、冰水游泳。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进行抑郁造模,每天随机选取一种措施进行刺激,每天刺激2次。从入组第1天开始对各组大鼠进行治疗,每日1次,治疗至入组第21天。从入组第1天至第21天,穴位组选取“四神聪”、“内关”、“三阴交”穴进行针刺,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非穴组在上述三穴位旁边的非穴位点进行针刺(根据国内外通用非穴位取穴方法,相近两条经络连线中点取为非穴位点),余治疗方法同穴位组。西药组给予氟西汀1.8mg/kg体重,溶于2m1纯净水中灌胃,1次/天。每组动物于入组第1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称量体重,记录进食量以及open-field实验,实验结束检测海马脑区GLU及GABA含量、外周血神经递质(DA和5-TH)含量、谷氨酸脱羧酶(GAD65, GAD67)、谷氨酸转运体(EAAT3)、GABA转运体1(GAT1)、NMDA受体亚单位NR2B、GABAA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1、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空白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增加明显,其次为西药组、穴位组体重明显增加;穴位组在后期治疗中增加幅度较西药组较大,但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非穴组体重有所增加,但增加缓慢,增加量也明显比其他各治疗组大鼠少,与模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各治疗组在治疗21天后体重逐渐接近正常组体重水平,但尚有一定差异(P<0.05),与模型组及非穴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各组蔗糖消耗量及饲料消耗量与体重变化呈正相关。在行为学调节方面:模型组动物与正常组比较,水平运动次数与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穴位组、西药组治疗组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同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0.01),而与正常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穴位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各治疗组间的得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CUMS大鼠模型海马脑区GLU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经过针刺穴位干预,使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海马脑区GLU含量明显升高(P<0.01),GABA含量明显降低(P<0.01)。3、CUMS大鼠模型外周血D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西药组、穴位组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外周血5-HT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穴位组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UMS大鼠模型GAD65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显著升高(P<0.01),EA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G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NR2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和针刺穴位组GAD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EA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GA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NR2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针刺非穴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通过针刺干预,抑郁大鼠蔗糖消耗量、饲料消耗量增加以及体重均增加,同时运动活力增多,由此推断,针刺可缓解抑郁症的躯体及心理功能紊乱。2、针刺的抗抑郁机制与调节多巴胺(DA)、5-TH含量以及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3、针刺干预抗抑郁作用具有腧穴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