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相互作用与丛枝菌根真菌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相互作用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植物相互作用的方向(正或负作用)及强度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然而,所关注的大部分环境因子是非生物的环境因子,生物因子如丛枝菌根真菌如何影响植物相互作用尚需深入研究。理论上,丛枝菌根真菌能够通过促进植物生长而加剧竞争,但这一生物因子与非生物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植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文试图回答:(1)丛枝菌根真菌是否通过加剧植物种内竞争而影响植物种群自疏动态、环境胁迫是否影响丛枝菌根真菌这一调节作用?(2)丛枝菌根真菌是否加剧植物邻体干扰效应以及环境胁迫的影响?(3)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间的选择性是如何影响植物种内、种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采用野外试验、温室受控试验和整合分析等方法进行,得到以下结果:1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种群自疏过程的影响无盐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增大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植物个体大小,加剧了植物种内竞争,使得自疏线变斜,自疏过程中植物死亡率较高。在盐分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同样能够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但并未增加种内竞争强度,对自疏线斜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自疏过程中的死亡率降低,存活植物个体数目较多。2丛枝菌根真菌与邻体效应温室受控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无盐胁迫处理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加剧紫花苜蓿同龄个体竞争,随盐胁迫升高,丛枝菌根真菌的效应并不明显。在成体植株对植物幼苗的邻体效应中,多因子整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只有在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调节正的邻体效应,无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的作用不显著。野外去邻体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成体植株对幼苗的邻体效应中,高盐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增强正的邻体效应,低盐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加剧负的邻体效应。3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间的选择性及对植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间存在明显偏好性,对于自疏种群,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间的偏好性影响自疏,对于两个植物种共存的群体,这种偏好性明显影响种间竞争。对紫花苜蓿自疏种群来说,G. diaphanum是对其生长促进程度最大的菌根真菌,诱导了最大强度的种内竞争,自疏程度最大。在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和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d.) Schindl.)的种间竞争中,G. geosporum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最有利,而对鸡眼草的生长不利,与鸡眼草相比,加拿大一枝黄花促进G. geosporum的生长,这一菌根真菌.宿主选择性加速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对鸡眼草的竞争排斥作用。
其他文献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遗留下的珍贵宝物。也是人类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书写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然现在很多小学生都不注意写字的姿势,字写不好,也
本文对国内外宪法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作些比较研究,从而探索现代世界各国宪法发展的新趋势。文章集中论述了现代宪法同早期宪法相较,具有的五个特点;最后指出我国现行
一、蟹池条件蟹池应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ll607—1989)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蟹池周边环境安静,无工农业及生活污染。蟹池
文化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内在的契合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产品是具有创新性的智力成果,属于知识产权保护对象;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与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宗旨是一
针对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指出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河南省老子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哲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12·首届老子文化天津论坛暨天津市周口商会成立典礼”近日在天津市举行。与会者围绕“老子思想与现
会议
猪的最佳生长温度(猪舍内的环境温度)为10-25℃,低于5℃或高于30℃,猪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因此,冬春季节的防寒保暖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挂帘堵洞在猪舍内宽敞的通风处要挂上麻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百企联百村"这一帮扶互利模式被提出并逐渐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眉山市为例,通过资料搜集、实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交互融合成为21世纪金融市场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金融科技在支付、保险、网络借贷、众筹、证券市场交易方面,以一种潜移默化地方式深刻影响和重塑着人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毒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