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井高温条件下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子课题“超深井钻井技术研究”为依托,主要针对高温条件下超深井的储层损害机理和保护方法开展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其它相关研究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本项研究始终将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通过实验研究了超深井高温条件下的储层损害机理,建立了含温度影响因素的储层水敏性预测方法,研制出一种低伤害的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并提出了颗粒群-膜复合封堵层的新概念。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本论文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室温~180℃)研究了温度对储层水敏性、速敏性及水锁损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储层岩样在高温下测得的水敏性、速敏性与室温下测得的结果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并且温度效应主要体现在t≥100℃的高温区域。高温加剧了粘土膨胀与微粒运移。   建立了高温条件下水锁损害的实验评价方法,通过排液量与注入倍数的关系、气体相对渗透率曲线、拟表皮压差以及油气井流动效率等参数,评价水锁效应引起的储层损害。实验结果表明,水锁损害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实质原因是通过油/水界面张力(或流体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毛管压力与温度的关系所决定。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储层水敏性预测方法。该方法依据温度对水敏性的影响规律,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归一化处理,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含温度因素的神经网络训练集。通过网络学习得到的储层敏感性预测模型可应用于预测高温深井的储层水敏性。经验证,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符合率。   实验表明,利用“理想充填”暂堵技术并使用成膜剂,可在近井壁带形成一种具有高承压能力的“颗粒群-膜复合封堵层”,取得更为有效的储层保护效果。   通过综合应用“理想充填”理论、钻井液成膜技术和防水锁技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研制出一种低伤害的抗高温高密度钻井液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储层岩心动态污染的渗透率恢复值达到80%以上。经室内水锁实验证实,该钻井液有助于在高温条件下减轻低渗储层的水锁损害。
其他文献
学位
螺纹联接装配在工业装配制造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研究并提高其装配核心技术和工艺是实现复杂的螺纹联接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以多路阀生产装配中螺纹联接的拧紧装配为研
管柱屈曲对石油工程诸多方面都有不良影响,会引起井下摩阻和扭矩显著增加,导致钻具疲劳破坏、油管密封失效、管柱连接失效以及采油杆管偏磨等。本论文重点对油管柱屈曲行为的
中国低渗透油气田资源十分丰富,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采和增产改造是重要研究课题。水力喷射压裂是集射孔、压裂、水力封隔一体化的新型增产改造技术,具有一趟管柱分层分段定点
为研究镉胁迫下蛋白核小球藻生物膜的生理响应及其去除效果,实验设计了不同的镉初始浓度梯度,分析镉胁迫下蛋白核小球藻生物膜的叶绿素a、硝酸还原酶、胞外多聚糖(EPS)等生理
K&K油田位于阿塞拜疆巴库西南面125km,储层主要为上新统的“生产岩系”,自上而下分为Ⅰ~ⅩⅤ十五个产层,其中Ⅰ~XIII层为开发区,油层埋深2775m~3600m,该油田自1960年开始开发,属
高压管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很高的冲击压力和交变荷载,极易产生壁厚减薄、疲劳裂纹和冲蚀等缺陷,因此定期对管汇进行无损检测是保证高压管汇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前人理论研究为基础,着重实验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高压弯头裂纹缺陷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预防措施做出了具体说明;其次在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对超声波检测方法的分类、优缺点、影响因素及超声波在高压管汇中的传播路径等理论做了详细阐述
成品油顺序输送是十分复杂的工艺过程,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成品油管道实际的运行规律,为成品油的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有必要用瞬态的方法模拟成品油管道的运行。  在数值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Hydroxyapatite-graft-poly(D-lactide) (HA-g-PDLA) was synthesized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with HA as initiator and stannous octanoate (Sn(Oct)2) as cata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