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钙钛矿氧化物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83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对具有室温巨磁阻效应(CMR)的双钙钛矿氧化物A2BB"06(A=Ba,Ca;B=Mn,Cr;B"=W,Re)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所用方法为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考虑了局域(自旋)密度近似(L(s)DA)的线性muffin-tin轨道(LMTO)方法。对双钙钛矿氧化物,因B,B”中含有较为局域的3d或4d电子,我们采用了BeyondL(S)DA方法,即LSDA+U方法进行处理,得到了与实验相符的结果。研究发现对有些化合物除了要考虑在位库仑作用U外,还要考虑自旋轨道的耦合作用,才能得到与实验一致的结果。 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双钙钛矿氧化物的晶体结构,磁学性质,电子结构以及研究背景。 第二章对本论文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包括DFT,L(S)DA,LMTO等方法做了简要描述。同时介绍了处理双钙钛矿氧化物中局域d或f电子有效的L(S)DA+U方法,对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也进行了讨论。 第三章细致研究了双钙钛矿氧化物Ba2MnW06和Ba2MnRe06的电子结构。通过比较顺磁态,亚铁磁态和反铁磁态的Ba2MnW06氧化物的总能,确定该双钙钛矿氧化物的基态为反铁磁态,和实验结果相符。对于Ba2MnRe06,亚铁磁态的能量比反铁磁态低很多,说明Ba2MnRe06的基态为亚铁磁态,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致。在Ba2MnW06和Ba2MnRe06中,Mn3d态都几乎为半满态。由于强杂化作用,这两种氧化物的电子组态可以近似写成Mn2+(d5)-W2+(do)。由于Re5d态有一个电子占据,所以在该氧化物中,Re离子有着和Mn离子相反的磁矩,使得Ba2MnRe06具有亚铁磁结构。对于反铁磁态的Ba2MnW06,计算很容易得到能隙。由于亚铁磁结构的双钙钛矿氧化物经常会伴随着半金属性质,所以对于亚铁磁态的Ba2MnRe06氧化物,只有当在位库仑势和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同时被考虑时,才会出现一个非常小的能隙,和实验测得低温下Ba2MnRe06氧化物的半导体性相符合(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第四章研究了Ca2CrRe06和Ca2MnRe06的电子结构。Ca2CrRe06和Ca2MnRe06计算得到的磁有序结构都是亚铁磁结构,电子组态分别可以被写作Mn2+(3ds)一Re6+(5d1)和Mn2+(3d5)-Re6+(5d1),与实验测得的结果相符。实验报道这两种双钙钛矿氧化物都是绝缘体,而用LSDA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的分别是半金属性质和导体,即使考虑了在位库仑势的修正作用,也只是使得费米能级处的能带大大减少,但是并没有打开能隙,也许和Ba2MnRe06氧化物相似,考虑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之后可以在费米能级处打开能隙。这方面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普通百姓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由传统方式转为了通过网络接受信息新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之中,普通百姓却获得了许多的方便和实
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正处于上升发展期,对于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河南地区,动漫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凭着本土文化资源丰富,人才市场巨大,动漫产业市场潜力优势,有创造背景及相
随着研究生教育大众化发展,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关注热点.在目前高校实行的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中,导师所采取的培养形式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决定性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长期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部分问题,本文简要分析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时策与建议,刺激
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以SiO和单晶Si为靶材,在P型Si和不锈钢基底上制备出一系列的SiO薄膜样品。基于金相显微照片、原子力显微图像、Alpha-step台阶测厚仪和绝缘耐压测试
勤工俭学是高校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原因、途径、消费等方面分析高校勤工俭学的现状,并对赣州高校大学生勤工俭学提出一
近十年THz领域主要的研究目标是研制出小型化、高功率、并能在室温下工作的THz器件。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是利用纳米结构各种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能,目前已经实现THz辐射的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当前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中的问题,还应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近年来纳米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及在电子、光电子和磁性器件上的潜在应用价值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之一便是自组装生长法,它能够更快、更好地制
近年来,普通本科高校的数量及规模迅速扩大,传统的培养模式、单一的培养环境、滞后的教学资源建设等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