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木槭雄花和两性花的形态比较及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木槭(Acer mono Maxim.)又名五角槭,色木,隶属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色木槭的花按形态可分为雄花与两性花,种群中存在雄花与两性花同株的个体以及完全的雄株个体,属雄全异株性系统。雄花具8枚雄蕊,开花时紧贴花瓣,随着花药成熟开裂花丝伸长并且发生内弯运动;雌蕊部分或者仅剩残痕柱头,或者可以看到两裂的柱头,但都无花柱和子房。两性花则具有完整的雌蕊(二分裂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也是8枚,但花丝较短,不发生运动现象,且成熟雄蕊的花药不开裂,花粉无法散出,所以两性花从功能上来看为功能雌花(以下简称为两性花)。为探究2种性别花的结构特征,我们主要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色木槭雄花和两性花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色木槭两性花雄蕊不散粉的原因在于其花药不开裂,是一种结构性不育。两性花中雄蕊发育早期与雄花没有明显区别,但在2细胞花粉形成后,两性花花药中绒毡层解体缓慢,成块滞留,导致成熟花药不干燥;同时两个花粉囊连接处缺少与花药开裂有关的唇细胞结构,因此两性花花药成熟后,花粉囊无法开裂散粉。而雄花成熟花药中几乎没有残留绒毡层,且有唇细胞结构,随着花药的成熟,花粉囊从唇细胞处开裂散粉。所以功能性雌花的成因在于其成熟花药的不开裂。   2、色木槭雄花中的雌蕊发育至大孢子四分体后发生选择性败育,表现为胚珠细胞界限开始模糊,随之胚珠迅速退化解体,子房萎缩退化,至花药成熟时,雄花中只剩下退化的子房痕迹。而两性花中胚珠则继续发育形成包括三个反足细胞,两个中央极核,两个助细胞和一个卵细胞在内的完整的8核胚囊,并继续发育形成完整的雌蕊结构。所以单性雄花的形成是其发育过程中雌蕊选择性败育的结果。   3、色木槭雄花花丝的内弯运动属于细胞生长性运动,是由细胞生长引起的一种周期性运动,其运动机理可能与生长素有关。花丝在运动后比运动前明显伸长;花丝细胞在运动后其长度和宽度都较运动前明显生长伸长和加宽;在花丝细胞生长伸长的过程中,远轴面细胞比近轴面细胞生长速度明显要快;近轴面与远轴面细胞生长速率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花丝弯曲运动的解剖结构基础。
其他文献
浑河太子河流域位于我国城镇最密集的辽中南城市群内,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区域的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浑河太子河也成为我国
学位
该文介绍了心理声学模型应用发展、并讨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分析心理声学模型有效的掩蔽原理及其MPEG音频标准给出的两个参考声学模型特性,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了心理声学
叶片的发育伴随着三个轴向的极性建成:近-远轴,中-侧轴和基-顶轴。靠近顶端分生组织(SAM)的一侧(叶片的上表面)称为近轴面,主要负责光能的捕捉;远离SAM的一侧(叶片的下表面)称
学位
数字电源是近年来电源管理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因其灵活、智能、便于集成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诸如服务器、通信交换机组等高端场合。最早进行研究的学者将数字电源在结构上划分为ADC(模数转换器Analog Digital Converter)、DPID(数字比例、积分、微分Digital 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和DPWM(数字脉宽调制器Digital Pulse
无论河流、湖泊还是海域,氨氮是水体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过量的氨氮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溶解氧,毒害水生生物,提高工业水杀菌消毒成本。因此,含过量氨氮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
蛋白质分选与胞内运输调控机制是生物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已成为当代生物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水稻谷蛋白胞内转运决定因子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理
该文首先借助雷达信号瞬时幅度波形图确定信号的初步分类,然后在时域采用平滑或小波变换的方法对包络进行去噪,再对包络进行微分处理,进一步获得它的各项参数信息,如信号前沿
高等生物(动物和显花植物)的发育起始于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受精的产物--合子,在不同的进化过程中,它们采用了不同的生殖策略,植物中的双受精现象就是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的生物学过程
该论文的主要贡献是:1.在剖析干扰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ISM频段上采用随机接入方式的分组网络,提出了一个综合干扰分析模型,包含了来自无线传播、调制、MAC(Medium Access C
该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研制出一套功能完善、性能高、使用方便的智能测试系统.该文首先回顾了智能仪器的发展概况,并在讨论了常用的几种智能仪器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