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容小说的“单位症候”书写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an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谌容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其核心特征在于以现实主义精神展开对“问题小说”的书写。针对谌容小说的现有研究,多集中在问题多样性的梳理,并分析其现实主义手法和理性批判精神等方面。更深入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谌容小说在描述各种问题的具体症候时,都离不开“单位”这个审美视野。正因为如此,本论文从“单位症候”切入,总体上形成一种对谌容小说问题多样性与内在统一性的整体学术认知。谌容小说的问题意识与“单位”视野有着内在关联性。“单位”作为中国当代制度的基本元素,梳理“单位”与国家、“单位症候”同社会问题、单位人同“单位”、单位精神的关系,有助于更好进入谌容的问题文本。而谌容也正是在这种“单位”存在下,以自身对单位身份的执着与政治边缘人、身体无能人、新闻人的经历体验,生成了以被压抑、摧残的生命体验为中心的审美主体。沿着这一视野,谌容书写了系列的“单位症候”。她将单位症候连接和转化为社会问题的审美重心,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由单位层面个体、家庭及社会体现的政治性症候连接起十年坎坷历史后遗症;第二方面从《人到中年》去分析职业待遇症候背后,从知识分子政策到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树立的知识分子问题;第三方面则从文化症候出发,从单位价值观、单位压力以及职位认可度连接单位亚文化问题。以此为基础,谌容笔下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人格表征:地位与待遇不匹配的忍辱负重者、思想教育下的诚惶诚恐者与物欲诱导下的本职工作动摇者。在这三种人格表征中,谌容最推崇的是那些忍辱负重者,这不仅是对单位个体螺丝钉精神的肯定,也是对知识分子精神的称颂。谌容在书写这些“单位症候”时,有着巨大的情感内驱力,表现出一种情感化叙述特征。尽管秉持着现实主义精神,但在具体表达上,作家并非完全以冷静、理性的叙事策略,反而是以个体的心灵变化作为揭开“单位症候”的立足点,并借鉴古典抒情传统,强化读者情感的认同。同时,作家“人间悲喜剧”的场域设定,让作品并没有成为一种情感的宣泄,反而生成一种反思韵味。在这些“单位症候”书写及表达背后有着谌容鲜明的立场。俄苏文学的阅读体验、紧迫的现代化建设任务,这都让谌容立足“单位理想人格”,助力新时期建设。同时,谌容也感受到了单位人生模式的悲哀,将其表现为从反抗宿命到孤独的生命体验。这两种立场让谌容在审美表达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单一的德性逻辑意义与人性多面性缺失的艺术缺憾,这也成为影响谌容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清人夏秉衡,博学多识,诗词文赋均有涉猎,尤在词曲方面成就卓越。他著有《清绮轩初集》、《秋水堂传奇》,编有《清绮轩词选》。近年来,对夏秉衡著述的研究多集中于《秋水堂传奇》,而对《清绮轩词选》的关注较少。从《词选》的版本增刻情况来看,该词选在清代乃至民国词坛都颇具一定影响力。本文围绕词人词选两个方面展开,主要以《清绮轩词选》的文本分析为主。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据现有资料对夏秉衡生平及为官事迹进行
学位
20世纪20年代末,“革命”话语登上文坛,并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曾在五四时期被高度重视和传播的“个性”思想在“革命”话语的流行下逐渐被忽视,那些曾在五四时期风靡一时的“个性”作家也在时代浪潮中逐渐分化。文学史通过强调五四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的创作转向来表现历史主潮,但这样将五四与革命完全割裂的叙述却忽略了一些作家在转向过程中的个性坚守细节。“转向”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过程,反而是一个充满
学位
宜州河位于义县县城东部,通过宜州河义县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高宜州河防洪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在工程国民经济评价中,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0.33%,经济净现值为963.1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2,工程的综合效益显著。
会议
现当代文学中的“民族国家”,因其宏大、多元、富有张力且牵涉到政治范畴、现代性范式等诸多话语,而赋予众多研究者以多重阐释空间。沈从文作为有苗族、土家族、汉族等多重民族血统的现代作家,书写“民族国家”自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本文将以沈从文创作中的“民族”为切入点,揭示其从单一民族立场进入“民族国家”书写的曲折、冲突过程。本文认为,沈从文最初立足于单一的苗族立场,后经历北京、上海现代都市文化冲击,再加上抗
学位
关于丁玲的左转问题,学术界有不少研究成果聚焦于丁玲在“左联”时期的思想转变和文学创作,大多是以作品为依托来分析其左转的原因。本文认为,与丁玲为什么“向左转”同样重要的,还有转向之后的丁玲是如何寻求并确立自我的情感归属。文艺大众化运动贯穿“左联”的发展始末,也是丁玲加入“左联”之后参加的第一场重大文学运动。“左联”倡导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深入考察丁玲这一时期文学创作
学位
在中国当代文坛,雪漠以极具特色的方式展开女性主题的书写,从处女作《长烟落日处》到《野狐岭》,女性均成为他小说书写的对象。雪漠始终关注处在时代之变下的西部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精神追求,直视女性的生存困境,反思现代文明对女性和乡村带来的冲击,表现了作家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和人道主义立场。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梳理雪漠小说中的西部女性书写。首先,根据生存状态和受现代文明影响的程度,雪漠笔下的女性主要分为顺从型
学位
为缓解济南市的泉水保护与城市供水矛盾,玉符河先后实施了多期地表水回灌补源地下水工程,对维持泉水持续喷涌下城市正常取用地下水起到了重要作用。外源水水质与当地岩溶水差异明显,长期回灌将对岩溶水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以2021~2022年玉符河的回灌补源为例,利用同位素试验和水化学综合分析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玉符河流域岩溶水受外源水补给的影响,分析影响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组分的变化趋势
期刊
梁晓声是新时期以来重要的作家,其作品的主要特征在于对北大荒知青群体的刻画以及对于理想主义的书写。纵观梁晓声小说的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其前期知青小说的理想主义叙事,九十年代以来小说的平民立场以及近期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人世间》的研究等方面。更深入的细读文本可以发现,不论是梁晓声前期的知青小说还是九十年代以来的平民立场小说,都离不开青年这一群体,且理想主义也都以不同的内涵形式渗透在其作品中。正因为如此,本
学位
文艺大众化是探索中国现代文学走向大众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上承“五四”“人”学的发现,下接延安时期成熟的体制化大众文学实践;更承载着严肃的历史使命,即让文学是人学真正落实到底层大众,让人成为文学的真正主体,这是文学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文学的本质所在。文学、革命、知识分子和大众间的关系是文艺大众化论争的核心话题,“大众化”与“化大众”是对实现这一目标方式的探讨,二者既不互相抵牾,也无本质性矛盾,
学位
晚清以降,伴随着文化转型与社会变迁,存续两千余年的士绅阶层逐渐流向其他社会阶层,由分化走向消亡。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通过强调“短时段”内激烈的阶级斗争来勾勒历史主线,相对忽视了社会阶层在“长时段”内的“慢变化”,隐去了阶层之间分化流动的历史细节。作为曾经的士绅子弟、后来的知识分子革命者,丁玲对士绅阶层的命运有忍不住的关怀。丁玲以文学形式再现士绅嬗变的历史细节,融入作为“逆子贰臣”的身世之感,留下关于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