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中段南缘中生代构造变形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燕山中段南缘出露有大面积的太古界深层变质岩系,呈长垣状隆起,本文称为马兰峪穹窿或者马兰峪片麻岩穹窿。它的南侧、西侧发育着大面积中上元古界巨厚沉积层,现在也均已发生褶皱。之前它们被认为是以基底为核的复式背斜。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它是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是华北地区早中生代伸展构造变形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两种不同认识涉及到华北中生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问题,以及稳定克拉通内部大型基底结晶岩系的剥露机制问题。野外工作发现在马兰峪背斜的南翼、南西翼,基底片麻岩以高角度的片麻理与盖层角度不整合接触。二者之间不存在低角度正断层,二者之间不存在大规模的地层缺失,也不存在韧性剪切带。可以观测到二者共同逆冲到盖层之上收缩变形的证据。所以文中否定了变质核杂岩的认识。野外工作发现盖层中连续的褶皱变形显示了微弱的自北向南的极性,文中称为“弱极性”。变形具有强烈的、多层拆离的特点,形成了冀东一带广布的箱型褶皱、尖棱褶皱,以及片理化岩石中共轭膝折带等。比如铁厂一带发育的尖棱背斜、庄果峪一带的发育的尖棱向斜、箱形褶皱等。可以找到或推测出最主要的拆离层位是:高于庄组二段含锰页岩、洪水庄组页岩。这些褶皱变形是在收缩体制下的结果,为纵弯褶皱的类型。褶皱变形使得马兰峪背斜南翼地层南北向的缩短量约20%。笔者将冀东一带盖层中的褶皱厘定为拆离褶皱。盘山岩体与周缘褶皱二者的关系表明,冀东一带的拆离褶皱形成于盘山岩体侵位之前。文中沿用马兰峪背斜的名称,而更为准确的名称应为马兰峪褶皱带或者马兰峪拆离褶皱带。本区存在几条体现了不同的构造属性的断裂。发育在铁厂尖棱背斜下的高于庄组二段滑脱层,并不是一条伸展性质的拆离断层,我们将它定名为逆冲拆离断层,它与其上覆的拆离褶皱同时形成。发育在蓟县的杨庄断裂是一条背离向斜逆冲断层。它和府君山向斜同时形成。冀东南北走向的黄崖关断裂是一条在区域挤压背景下形成的、表现为强烈垂向运动的、基底活化所形成的断裂。黄崖关断裂形成的时间和马兰峪片麻岩穹窿隆起的时间一致。马兰峪穹窿并不是一个早中生代或者晚古生代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同构造沉积的特征表明它形成于晚侏罗世晚期,隆起时间始于晚侏罗世。它与周围地块的接触关系在北侧、东侧和西侧均以大型的基底断裂接触。它南侧的盖层穹窿附近呈单斜状。穹窿的形成不是在伸展背景下所产生的,也不是简单垂向机制所能解释的。收缩背景下的垂向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作用了马兰峪核部穹窿的形成。它的形成与基底的活化、与马兰峪背斜核部岩体的侵位有密切的关系。
其他文献
反思性教学作为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理论思潮,被认为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和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双赢”理论。新课改前,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在
农村工业化是指为了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源能充分发挥效能,使农民能尽快脱贫致富,在搞好农业的同时,由农民依靠自己力量,依托市场,依托农村集镇,发展农
该论文以东北古代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为中心,客观真实地呈现出在这片土地上不同民族、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生产方式下东北古代音乐文化的形成、发展、交流以及它的丰富性、多样
以新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为例,对两者的文本现进行比较,通过文本在这两个批评流派中所指涉的范围、所起到的作用度所产生影响的不同,揭示出两者在理论宗旨、学术视野和批评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留学生社交称谓语运用情况的几个方面出发,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重点考察留学生常用汉语社交称谓语,并着重分析了留学拟亲属称谓语接受度、留学
文章通过对黄梅岳家拳与形意拳的外形和内涵等诸多比较分析和史料甄别,认为宋代的岳飞乃是形意拳的创拳始祖,姬际可前辈并非形意拳的始祖,姬际可前辈是根据武穆拳谱将武穆拳
当今红学研究蔚为大观,本文另辟新径,换一个视角来探究曹雪芹小说艺术的迷人光彩和无穷魅力,从领悟曹氏对色彩认知、理解的角度出发,分析<红楼梦>中三位主要人物宝、黛、钗的
父母离婚后,非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监护职责的履行需要法律的特别干预。除经济抚养义务外,精神抚养义务也应成为离异父母监护职责的组成部分。离异父母监护职责的履行应以未成年
由于现代科学的进步和生产系统的不断发展,电机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异步电机以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维护方便而在工农业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
发动机作为动力机械的“心脏”,是保障设备运行安全的关键,它较为集中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化水平。发动机一般处于高温、高压、重载荷的恶劣环境下,其能否安全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