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我国债券市场一年的债券发行总额从十年前的1万亿元放量增长到十年后的8万亿元,年交易量也从原先的10多万亿一度超过240万亿元。我国的债券市场无论在债券的总量上还是在债券的质量上,都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债券市场的崛起,不仅使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提升,还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债券市场的品种,巩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固定收益平台,确立了中国要向发达市场学习的目标——打破间接融资一统天下的格局,加强了信息披露,加快利率市场化。在债市的整体推进中,企业债券发展尤为迅速,发行规模在2011年、2012年上了一个新台阶,变革和发展了中国金融业的版图,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显著的作用。
企业债分为城投债和产业债。城投债相对于产业债而言,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投债最初起源于上海的浦东新区建设债券,该债券于1992年-1995年每年发行5亿元额度以满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四万亿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举债需求随之增加,2009年之后的“城投债”规模迅速膨胀,全年企业债发行总额为3252.33亿,而到了2012年,企业债发行总额甚至一度超过了6000亿。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债市的发展为城市建设开辟资金渠道,满足我国各个地方政府的建设投融资需要迫在眉睫。实践证明,由地方城市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对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业债是城投债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现金流充裕、发展前景较好的地方性企业服务的,这些企业基本不受地方政府的影响,有着自己的产业链和产品发展规划,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加快产业债发展,既符合了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又能带动地方经济,可谓一举两得。
与银行的短融中票和券商承销的IPO能提供的服务相比,企业债具有突出的三方面优势:一,企业债券为中长期融资工具,与准公益性项目回收期长、前期投入巨大的融资特点相匹配,可长期锁定融资成本,方便企业安排资金安排计划。二,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相对于IPO来说更加简单,可操作性更强。三,企业债券可以同时登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而中票和短融仅能在银行间市场流通,因此成功申请企业债券可以使融资方的知名度大幅增加。
在城投债为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背后,其发行量增速过快也预示着风险的不断积累。监管部门防患于未燃,正在逐渐收紧企业债券发行政策。在2012年末,财政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共同出台了463号文,对集资、回购等方式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彻查,对城投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2013年4月,债市掀起“市场风暴”,债券交易中的灰色链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央行介入其中,暂停债市丙类账户垫资及代持等违反操作规范的业务。然而,监管部门最不想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近日“11超日债”发表公告,宣布第二期利息难以全额兑付,本金未来是否也会违约还是个未知数。这是标准化债券违约的第一单,真正打破了信用刚性兑付的僵局,也给整个债券市场敲响了警钟。影响企业债券发行定价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有企业债券的规模、发行额度以及机构给予的评级,有时发行时点利率的走势、是否进行了信用增级、是否由大型承销商推介也会给债券发行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通常做法下根据债券评级直接定价是不合适的,这将导致企业债券发行的风险和定价不能够很好地匹配。只有将所有影响到该支企业债发行的因素都纳入考虑中,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才能真正对企业债的发行成本做到实质性的把握。
有鉴于此,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我国市场的企业债券定价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一方面,本文搜集了大量的企业债券发行实例,以江苏省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实业总公司在2012年发行的企业债为例,详细阐述了企业债在发行过程中的定价考虑,既包括企业债券应符合的硬性规定,也包括了政策文件之外的“软性约束”,得出影响企业债券发行定价的因素至少有发行规模、发行期限、主体评级、债项评级、评级机构的选择、审计机构的选择、是否带有增信方式、提前偿债条款的设置、主承销商的选择、发行人主要财务数据有无重大缺陷、募集资金投资方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等。其中,企业的主体评级、债项评级和主承销商的选择对于整个企业债的发行定价有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本文对企业债券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初步建立一个截面回归模型,以发行规模fxgm、发行期限fxqx、shibor一年期利率、综合评级zhpj、特殊期限dl、有无增信d2等因素对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对企业债券票面利率有最大影响的是shibor一年期利率,其次是综合评级,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发行规模。其中增信与企业债券票面利率成正相关,这点不符合通常意义上的预期,可能的解释是发行债券的企业资质较低时才会需要增信手段升级到AA或者更高的评级,因此,增信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逆向信号”,传递的更多是发行方资质欠缺的信息。最后,对于企业债中主承销商的作用,本文以logit模型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结论基本符合预期,即选择大型承销商对于债券发行定价有着积极的影响。
区别于以往的文献,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第一,在对中国2009-2012年企业债券发行现状及分析中,运用了大量实习期间所得的知识,归纳整理了当前企业债券发行所需的“硬性条款”和“软性约束”,对于企业债券在制度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第二,在对企业债券发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时,本文先从案例分析出发,详细分析了张家港市城投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的募集说明书,归纳出影响到投资者关注并与定价有关的各个信息,而后在构建模型时,对前文的总结因素进行信息化处理,将wind上可查的企业债券信息纳入模型中,尽量避免遗漏和忽略重要的因素变量;第三,在构建模型时,本文创新型地对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两个因素进行定量并加总成为“综合评级”的新指标,经验证,“综合评级”比单独分析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更能代表市场对该债券的认可度。
本文尚待进一步研究的议题还有:其他模型的尝试以及丰富影响企业债券的因素选择。企业债券发行定价因选择模型的不同而结论各异,因此不可能仅从一个角度来学习并使用这些模型,另一个问题是选择的模型可能不能包含债券自身的全部影响因素,如债券抵押问题或者债券提前兑现等。这些影响因素本文目前还不能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只能以语言进行补充阐述。
对于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发行,本文在最后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应端正债券市场融资态度,以“资本结构优化”代替“单纯融通资金”的功能,摆脱债券市场的圈钱概念;其次,应综合考虑硬性条件和软性约束对债券发行进行定价。除了要关注本支债券的硬性条件,还应关注债券的软性约束,再次,应推出更加适合债券市场定价的基准利率,这种基准力求体现市场供求关系和中长期资金成本价格。最后,应加大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强化信息披露机制。
企业债分为城投债和产业债。城投债相对于产业债而言,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投债最初起源于上海的浦东新区建设债券,该债券于1992年-1995年每年发行5亿元额度以满足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四万亿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举债需求随之增加,2009年之后的“城投债”规模迅速膨胀,全年企业债发行总额为3252.33亿,而到了2012年,企业债发行总额甚至一度超过了6000亿。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债市的发展为城市建设开辟资金渠道,满足我国各个地方政府的建设投融资需要迫在眉睫。实践证明,由地方城市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对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业债是城投债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现金流充裕、发展前景较好的地方性企业服务的,这些企业基本不受地方政府的影响,有着自己的产业链和产品发展规划,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加快产业债发展,既符合了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又能带动地方经济,可谓一举两得。
与银行的短融中票和券商承销的IPO能提供的服务相比,企业债具有突出的三方面优势:一,企业债券为中长期融资工具,与准公益性项目回收期长、前期投入巨大的融资特点相匹配,可长期锁定融资成本,方便企业安排资金安排计划。二,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相对于IPO来说更加简单,可操作性更强。三,企业债券可以同时登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而中票和短融仅能在银行间市场流通,因此成功申请企业债券可以使融资方的知名度大幅增加。
在城投债为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背后,其发行量增速过快也预示着风险的不断积累。监管部门防患于未燃,正在逐渐收紧企业债券发行政策。在2012年末,财政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共同出台了463号文,对集资、回购等方式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彻查,对城投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2013年4月,债市掀起“市场风暴”,债券交易中的灰色链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央行介入其中,暂停债市丙类账户垫资及代持等违反操作规范的业务。然而,监管部门最不想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近日“11超日债”发表公告,宣布第二期利息难以全额兑付,本金未来是否也会违约还是个未知数。这是标准化债券违约的第一单,真正打破了信用刚性兑付的僵局,也给整个债券市场敲响了警钟。影响企业债券发行定价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有企业债券的规模、发行额度以及机构给予的评级,有时发行时点利率的走势、是否进行了信用增级、是否由大型承销商推介也会给债券发行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通常做法下根据债券评级直接定价是不合适的,这将导致企业债券发行的风险和定价不能够很好地匹配。只有将所有影响到该支企业债发行的因素都纳入考虑中,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才能真正对企业债的发行成本做到实质性的把握。
有鉴于此,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我国市场的企业债券定价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一方面,本文搜集了大量的企业债券发行实例,以江苏省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实业总公司在2012年发行的企业债为例,详细阐述了企业债在发行过程中的定价考虑,既包括企业债券应符合的硬性规定,也包括了政策文件之外的“软性约束”,得出影响企业债券发行定价的因素至少有发行规模、发行期限、主体评级、债项评级、评级机构的选择、审计机构的选择、是否带有增信方式、提前偿债条款的设置、主承销商的选择、发行人主要财务数据有无重大缺陷、募集资金投资方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等。其中,企业的主体评级、债项评级和主承销商的选择对于整个企业债的发行定价有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本文对企业债券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初步建立一个截面回归模型,以发行规模fxgm、发行期限fxqx、shibor一年期利率、综合评级zhpj、特殊期限dl、有无增信d2等因素对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对企业债券票面利率有最大影响的是shibor一年期利率,其次是综合评级,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发行规模。其中增信与企业债券票面利率成正相关,这点不符合通常意义上的预期,可能的解释是发行债券的企业资质较低时才会需要增信手段升级到AA或者更高的评级,因此,增信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逆向信号”,传递的更多是发行方资质欠缺的信息。最后,对于企业债中主承销商的作用,本文以logit模型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结论基本符合预期,即选择大型承销商对于债券发行定价有着积极的影响。
区别于以往的文献,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第一,在对中国2009-2012年企业债券发行现状及分析中,运用了大量实习期间所得的知识,归纳整理了当前企业债券发行所需的“硬性条款”和“软性约束”,对于企业债券在制度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第二,在对企业债券发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时,本文先从案例分析出发,详细分析了张家港市城投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的募集说明书,归纳出影响到投资者关注并与定价有关的各个信息,而后在构建模型时,对前文的总结因素进行信息化处理,将wind上可查的企业债券信息纳入模型中,尽量避免遗漏和忽略重要的因素变量;第三,在构建模型时,本文创新型地对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两个因素进行定量并加总成为“综合评级”的新指标,经验证,“综合评级”比单独分析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更能代表市场对该债券的认可度。
本文尚待进一步研究的议题还有:其他模型的尝试以及丰富影响企业债券的因素选择。企业债券发行定价因选择模型的不同而结论各异,因此不可能仅从一个角度来学习并使用这些模型,另一个问题是选择的模型可能不能包含债券自身的全部影响因素,如债券抵押问题或者债券提前兑现等。这些影响因素本文目前还不能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只能以语言进行补充阐述。
对于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发行,本文在最后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应端正债券市场融资态度,以“资本结构优化”代替“单纯融通资金”的功能,摆脱债券市场的圈钱概念;其次,应综合考虑硬性条件和软性约束对债券发行进行定价。除了要关注本支债券的硬性条件,还应关注债券的软性约束,再次,应推出更加适合债券市场定价的基准利率,这种基准力求体现市场供求关系和中长期资金成本价格。最后,应加大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强化信息披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