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系统对农田流失氮磷的去除效应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s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化肥用量逐年上升,其过量或不当施用导致农田氮磷流失不断增加,进而引发的农业氮磷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态湿地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具有较强的氮磷拦截与消纳能力,但将其应用到农田生态系统流失氮磷防控的研究较少。此外,生态湿地系统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许多方面尚不明确。本研究以稻田和人工生态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稻田排水的氮磷浓度,结合实时降雨和流量数据,明确稻田的氮磷流失特征;同时构建莲藕-绿狐尾藻组合湿地系统,分析湿地系统对稻田排水中氮磷的消纳效果,阐明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富集能力、底泥对氮磷的截留效果及微生物在生态湿地消纳氮磷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
  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变化较大,主要受施肥和降雨的影响,铵态氮浓度变化范围为0.12-24.76mg/L,硝态氮浓度变化范围为0.06-2.92mg/L,总氮浓度变化范围为0.43-25.18mg/L,总磷浓度变化范围为0.01-0.34mg/L。施肥后4天内,稻田排水中氮素浓度相对较高,其流失形态主要以铵态氮为主,此段时间是控制稻田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其它时期氮素流失主要形态为有机氮。而在施肥后30天内,稻田地表径流中磷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时期,此段时间为控制稻田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强降雨(≥100mm/d)是导致稻田地表径流中硝态氮浓度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稻田氮流失量达到了13.11kg/hm2,磷流失相对较少,仅为0.50kg/hm2。因此,控制稻田氮素流失是防止农田面源污染的关键。
  以莲藕和绿狐尾藻湿地构成的湿地系统具有一定的氮磷消纳能力。绿狐尾藻湿地对氮磷的消纳能力明显强于莲藕湿地,其对稻田流失的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为22.59%和57.13%,去除量分别达到135.51kg/hm2和11.56kg/hm2。若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作为排放标准,经推算,1hm2绿狐尾藻湿地可以消纳16hm2稻田流失的氮磷。
  绿狐尾藻具有较强的氮磷吸收能力。在2016年5-6月,绿狐尾藻自身吸收的氮磷量分别为239.60kg/hm2、38.62kg/hm2,绿狐尾藻湿地系统消纳氮磷量41.50kg/hm2、3.28kg/hm2,说明绿狐尾藻对氮磷的吸收是湿地消纳氮磷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尤其是对磷素的吸收。因此需要加强对绿狐尾藻湿地的管理,及时收割,以防止植物腐烂造成氮磷的二次释放。
  稻田和湿地出水中细菌16S rRNA和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变化未表现出较强规律性,但绿狐尾藻湿地出水中反硝化基因占总功能基因丰度比例显著高于莲藕湿地出水,这可能是绿狐尾藻湿地中硝态氮去除率显著高于莲藕湿地的另一主要原因。而水稻土和湿地底泥中硝化及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仅与底泥pH表现出相关关系,与湿地去除效果无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纤维混凝土是将一定掺量、一定长度的纤维加入到混凝土中而形成的多功能新型复合材料。纤维主要起着阻裂、增强和增韧的作用,能够缓解混凝土中的拉伸应力,阻止裂缝的出现,提高基体的变形能力。但有时单一纤维的增强增韧作用有限,为获得需要的纤维混凝土特性或者控制成本的需要,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混合使用。基于现有纤维混凝土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在C30和C40普通混凝土中分别加入有机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氨氮、有毒有害、生物难降解物质,水质、水量变化较大,采用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无法达标,给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采用物理或化学法处理,虽出水水质可以达标,但处理费用比较高。因此开发研究一种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势在必行。研究表明:A1-A2-O1-O2法利用厌氧酸化作为预处理,反硝化-碳化-硝化作为二级生物处理,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本试验
学位
碳-碳三键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官能团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合成中。炔烃的分子内环化是构建各种杂环化合物的有效方法。最近几年,邻位基团参与芳香乙炔的区域选择性分子内环化反应,已成为有机合成的热点研究领域。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在温和的条件下使用双功能化底物,实现邻位酰胺(羧)基参与芳香乙炔的分子内区域选择性环化反应,合成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杂环骨架。  1. TBAI促进的邻炔基苯甲酰胺的五元环化反应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越来越多地关注食品对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在食品的污染因素中,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是最严重的污染之一,而黄曲霉毒素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组真菌的次级代谢毒性产物。在天然污染的食品和饲料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B1)最为常见,是黄曲霉菌产生毒素中的主要成分,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不仅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
本文研究了微波辐照作用下,由蛇纹石、膨润土硫酸浸出制备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方法;考查了反应时间、微波辐照强度、液固比、硫酸浓度、矿石粒度等因素对矿物浸出过程的影响;确定了酸浸最佳工艺条件;分析了制得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化学组成;研究了微波作用下蛇纹石的硫酸浸出动力学.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蛇纹石中氧化镁、膨润土中氧化铝的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7.7﹪和97.1﹪;制得的无定形二氧化硅的化学组成与沉淀水
学位
  本文采用一随机装填的,并具有多壳程进口的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器(其装填因子为60﹪),测定了吸收剂分布式进料操作条件下,中空纤维膜器壳程流体停留时间分布,据此分析了吸收剂壳程分布式进料时,壳程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壳程多进口进料能有效改善其流体分布。同时,本文还针对SO2-清水/NaOH溶液体系,进行了膜吸收传质实验,分析了吸收剂分布式进料操作时中空纤维膜酸性气体吸收过程的传质特性,并与单一进口进料
实现甲烷和二氧化碳共活化转化是催化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这一过程为天然气的优化利用,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一条极具吸引力的途径.该文在分析总结了甲烷的临氧活化、CO的临氧活化以及乙酸合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CH-CO直接转化合成乙酸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CH-CO体系引入氧改善热力学,在多相催化作用下直接合成乙酸的新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微反装置对自制的催化剂进行了评价,利用
学位
学位
该文针对发酵法生产酒精过程中产生的杂醇油的深加工工业过程开发进行了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在小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放大设计并建造了适合2-甲基-1-丁醇与3-甲基-1-丁醇的分离的中试或小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间歇精馏装置,并以此装置作为实验装置进行了工业化试验,得到了该塔的最优操作条件:回流比80、汽化量9~10ml/min、原料中2-甲基-1-丁醇的质量百分浓度约为60﹪.在此操作条件下,2-甲基-1
学位
本试验主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基于研究团队前期构建的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效果,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关键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温室人工湿地模拟,以传统石灰石垂直流人工湿地为对照,设置系统是否种植植物、不同污染负荷、不同水力负荷和不同间歇时间处理,分析废砖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确定废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