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牡蛎金属富集差异选育系的铜、锌富集机制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9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养殖。2019年我国牡蛎产量高达522.6万吨,位列世界第一。牡蛎对金属尤其是铜、锌有很强的富集和耐受能力,常导致牡蛎金属含量超标,影响食用安全。因此,了解牡蛎对金属富集的分子遗传机制,进而培育低金属富集的牡蛎品种,对于牡蛎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牡蛎金属富集的研究多集中于探索金属对牡蛎的毒性效应以及生物标记物开发,关于金属富集的分子机制研究仍不够深入。本研究以福建地区牡蛎养殖的主要种类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低铜锌富集选育系牡蛎对铜、锌的耐受性差异,并通过动力学、蛋白组、代谢组、RNAi等手段,筛选了牡蛎若干铜、锌富集关键功能基因,对牡蛎铜、锌富集的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牡蛎金属富集差异选育系对铜、锌的耐受性比较分析对铜、锌富集差异(高富集和低富集)选育系牡蛎后代的D形幼体和6月龄成体进行铜、锌急性攻毒实验,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发现,在D形幼体期,高富集选育系牡蛎对锌的耐受性显著强于低富集选育系牡蛎,但两个选育系牡蛎对铜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在成体期,高富集选育系牡蛎对铜、锌的耐受性均强于低富集选育系牡蛎。这些结果表明两个选育系牡蛎的金属富集和解毒机制可能有所不同,且会随着发育阶段发生变化。2.牡蛎锌富集机制解析通过动力学实验,发现高富集选育系牡蛎对锌的吸收速率和排出速率都比低富集选育系牡蛎高,表明高富集选育系牡蛎对锌的吸收能力和外排能力都更强。另外,高、低富集选育系牡蛎间的锌吸收速率常数差异远高于排出速率常数差异,表明两个选育系牡蛎间锌富集差异产生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对锌的吸收能力不同。利用改进后的IMAC技术,分离纯化了高、低选育系牡蛎在锌暴露0d和10 d时外套膜中的锌结合蛋白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高、低富集选育系牡蛎在锌暴露条件下有不同的应对机制。锌暴露时,高富集选育系牡蛎的ZIP12、ZIP14和ZnT2蛋白表达量上调,可能促进了锌吸收和转运的过程;硫酸酯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class-3、S-formylglutathione hydrolase 等蛋白可能在高富集选育系牡蛎富集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储存和解毒作用。低富集选育系牡蛎可能通过表达double-stranded RNA-specific editase 1蛋白减少锌摄入,并在锌暴露时提高 ZnT1 的表达以促进了锌外排,glutathione gamma-glutamylcysteinyltransferase、laccase-2可能在低富集选育系牡蛎锌解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膜融合相关的如 snapin、YKT6、PI3K、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等蛋白在两个选育系牡蛎中表达量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可能表明两个选育系膜融合的形式有所差异,进而导致了锌的富集或外排。这些结果表明,高富集选育系牡蛎更易吸收锌,且相较于将锌外排,可能更倾向于将锌储存于囊泡、溶酶体等部位,形成区域化隔离;低富集选育系牡蛎吸收较少的锌,且更倾向于将锌外排。3.牡蛎铜富集机制解析对两个选育系牡蛎铜暴露0 d、3 d和15 d后外套膜中的代谢物进行LC-MS分析,共鉴定到125种显著差异的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能量代谢等过程。分析发现,在应对铜暴露时,高富集选育系牡蛎更倾向于富集铜,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3-氨基丙磺酸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高富集选育系牡蛎的磺基丙氨酸含量始终高于低富集选育系牡蛎,表明高富集选育系牡蛎可能具有更强的调节牛磺酸含量的能力,牛磺酸可与铜形成复合物,这可能是高富集选育系牡蛎铜富集和解毒能力更强的原因之一。高富集选育系牡蛎的鸟苷和肌苷含量都显著低于低富集选育系牡蛎,并且两个选育系牡蛎的黄嘌呤含量在铜暴露15 d后均显著下降,表明铜富集或铜暴露可能都会影响牡蛎的嘌呤代谢。两个选育系牡蛎中葡萄糖、磷酸烯醇丙酮酸、棕榈酸等能量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有所差异,这表明铜暴露影响了牡蛎的能量代谢过程,并且高、低富集选育系牡蛎代谢的供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利用基因干扰方法对铜富集相关基因ATP7A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投喂式RNAi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TP7A基因干扰组各组织的铜富集量都更高,表明牡蛎的ATP7A基因对于外排铜有重要作用,ATP7A表达量高的个体铜富集能力较弱,这可能是牡蛎个体间铜富集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工业机器人与视觉技术的集成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提高流水线生产作业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密胺脂餐盘生产线上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定位下料与边缘轮廓铣边处理的操作。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构建了 Eye-in-Hand与Eye-to-Hand手眼标定系统。建立了目标物点从二维像素坐标系到三维空间坐标系之间的联系,分析了双目标定理论,推导出两种手眼标定待求解方程并
学位
目的:研究血小板数值与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0年5月84例接受CD19-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CAR-T细胞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组(46例)和CAR-T细胞治疗后MRD阳性组(38例),比较2组患者CAR-T细胞回输当天及回输后第7天、第14天、第21
期刊
雄激素受体(AR,NR3C4)是核受体(NRs)中的类固醇受体亚家族成员之一,也是经典的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AR在人体的发育、代谢和生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与前列腺的发育密切相关。AR失调会导致包括前列腺癌(PCa)在内的多种疾病。PCa为全世界男性中第二大最常见癌症。作为AR内源性配体的雄激素曾被归咎于过度激活了细胞内的AR活性并直接促进了 PCa的发生和恶化。通过药物或手术阻断雄激素激活AR,
学位
细胞死亡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细胞死亡有助于调节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并且帮助维持生物体的稳态。而细胞死亡的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包括困扰人们至今的难题:癌症。因此,进一步了解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将有助于人们应对各种疾病的治疗。细胞焦亡是一种由Gasdermin家族蛋白介导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蛋白酶介导Gasdermin的剪切有助于释放N末端结构域,转运到细胞膜上形成寡聚
学位
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的爆发冲击了全球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对于SARS-CoV-2,我们亟需研究了解其致病机理以及所引发的免疫反应,以帮助临床治疗与疫苗研发。SARS-CoV-2与同为β属冠状病毒的SARS-CoV具有高度一致性,在以往对于SARS-CoV的研究中发现相比于B细胞,T细胞反应具有更持久的免疫保护作用。且在如冠状病毒这类呼吸道病毒感染过程中,CD8+T细胞对于肺部病毒的清除和诱导机体免
学位
淋巴瘤是全世界发病率增速最快的癌症之一,具有难察觉、发病快、死亡快的特点,每年超过20万人死于淋巴瘤,且呈年轻化的趋势,淋巴瘤已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不能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蛋白在淋巴瘤细胞中常发生异常激活和突变,促进其增殖和抗凋亡能力,因此成为治疗淋巴瘤的一个重要的作用靶点。然而
学位
目前的基础研究表明,从动物骨骼中提取出的一些蛋白肽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以及治疗骨关节炎等功效。本文主要研究酶解所得的澳洲牛骨蛋白肽(ACBP)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对ACBP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在生化水平和细胞水平测定ACBP的抗氧化能力,在动物实验水平测定了 ACBP抗氧化与抗衰老的能力。实验证明ACBP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应用前景。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本次研究中,发现ACBP中含有高含量的胶原特征氨基
学位
免疫系统主要由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系统能保护宿主免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同时也能避免宿主产生不当的或过度的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疾病通常是由适应性免疫系统失调攻击自身组织造成的,而自身炎症性疾病是因天然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参与了大多数自身免疫疾病和系统性自身炎症疾病的发病机制,因此,找到并研究影响树突状细胞发育与
学位
适度的黑色素可以保护皮肤细胞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但过多的黑色素易导致皮肤色素紊乱沉着,产生黄褐斑、老年斑痣、术后发炎性色素沉着等诸多皮肤类问题。皮肤色素沉着不仅取决于黑素小体的产生量,也取决于黑素体转移到邻近的角质细胞中的数量,因此,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与转移对改善皮肤色素沉着有着重大意义。本课题使用腰果壳油粗提物(CNCE)在斑马鱼水平上进行用药验证,观察药物能否抑制斑马鱼幼体中黑色素的生成。自用
学位
细胞死亡是维持生命体正常形态功能与生长发育的所必须的生命过程。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途径,区别于细胞凋亡,它能引起细胞损伤。现已证实这种细胞死亡方式在机体内受到严格的分子调控,因而又被称作细胞程序性坏死。本文选择TNFR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所介导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信号通路为研究方向,对该通路中重要信号分子RIPK1以及FADD的死亡结构域复合体的结构以及相互作用模式进行研究,以期望从分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