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的引领下,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省的江西面临着农业技术创新升级的新任务,需要加强农业对外交流,深化国际农业技术合作,来推动江西农业转型升级,以促进江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新背景下,江西省对外农业科技合作日益频繁、持续深入,该领域的翻译工作也在发挥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推介国内农业科技发展的桥梁作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国际口译界诞生的第一种系统的口译理论,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是口译员培训和口译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基石。该理论主张口译的对象是讲话者的意义而非原语的语言形式,译员的中心任务是抓住意义实质,并作出与原语意义对等的表达。“2014年江西—以色列国际农业技术合作洽谈会”是江西对外农业技术合作的一次代表性会议,本实践报告基于笔者参与此次洽谈会的口译实践经历,以“释意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该理论在会议口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从背景、目的和文本特点对口译项目进行描述,并指出报告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是陈述译前语言和理论准备,主要从开幕式、双方推介和“一对一洽谈”三阶段介绍口译实践过程。第三部分是理论框架,结合前一章的理论准备,进一步阐述“释意理论”中的主要概念和核心观点。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通过列举若干口译实例,从“意义提取”和“意义表达”两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译员可以采取“要点整合、逻辑梳理、化繁为简、句法重组和补充解释”五种策略。第五部分结语包括任务评价和反思,以及对今后口译训练提出了强化译员信息整合能力、扩展百科知识储备和强化译语释意训练等建议。笔者希望通过对本次实践的分析,能为今后的口译策略研究及译员的实践、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以期进一步发挥口译理论的实践指导作用,提高口译实践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