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系统中空时分组码的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大大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频带利用率,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空时编码技术是一种基于MIMO系统的编码技术。它不仅可以实现高频谱效率的无线传输,而且具有很强的抗多径衰落能力,从而能够全面提高通信质量和通信系统容量。空时分组码是空时编码的一种,因其构造简单、译码复杂度低和良好的性能而成为空时编码中应用研究最广泛的编码技术。 在空时分组码的编译码过程中,发射端可以不需要知道任何信道信息,但是在接收端要对信道信息进行准确的估计。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围绕改变空时分组码在发射端或接收端利用信道信息的情况来探讨新的空时分组码的编译码方法,相应做了大量的仿真,并且从理论和仿真角度做了比较分析。本文讨论的两种新编码方法是: (1)具有部分反馈的空时分组码 在接收端准确获得信道信息进行译码的同时,发射端也利用部分反馈信道信息对编码部分稍做修改的新的空时分组码的编译码方法。由于反馈的引入,这种方法的性能优于传统空时分组码。本文研究了两种反馈方法:一种是能量加权反馈,加权值由信道衰落的程度来决定;另一种是相位反馈,是一种利用反馈信息来调整发射信号的相位以达到最佳接收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同时还能够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并且不管发射天线是几个都可以做到满速率传输。论文还从仿真和理论角度分析了反馈比特数的多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差分空时分组码 把差分方案应用在空时分组码上,这种编译码方法无论在发射端还是接收端都不需要知道任何信道信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更适应高速移动、信道衰落快速变化的环境。本文研究了两种差分方法,并完整地讨论了两发射天线以及多发射天线的编译码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逆变电源的模块化设计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模块间的通信是为了使分布式电源系统中并联的多个逆变电源模块彼此协调工作。本课题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37020)《新型
通过配置自治系统中一系列智能节点,以IP层作为底层的,建立起了服务于多媒体通信的覆盖层网络。覆盖网中的智能节点能够提供应用多媒体服务,进行媒体数据的传输、网络资源分
期刊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它们不仅支撑着像自然界气候变化和水循环这样的生态规律,也为人类提供必要的自然产品,例如木材、食物,家畜的饲料和药材等。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对
由于移动信道的时变和多径传输特性造成的恶劣通信环境,同时由于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对系统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差错控制方案,如FEC或ARQ机制,往往无法提供所希望的系统性能。因此人
本论文从介绍网格计算的基本概念开始,简述了什么是网格,有哪些标准来判别网格,已经网格和英特网和电力网的区别与联系。接着阐述了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网格中间件Globus的体系结构
随着3G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完善,无线定位技术成为各大研究机构及服务商关注的热点,而接受基于位置的服务,如车辆导航、物流管理、位置查询等,也是广大地面移动用户的迫切需要。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