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nm0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版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文化传播过程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生活形态、记载方法和思维方式,在不同时代背景之下,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同存储介质间的媒介产品的边界逐渐消解,促使“媒介融合”,传统出版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打破传统出版的藩篱困局,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道路,成为全球出版产业必然面临的选择。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出版休戚相关,教育出版直接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出版服务,其产业经济更是占据了整个出版产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因此出版产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最应当身先士卒解决转型道路的就是教育出版。就目前形势来说,虽然我国有一些教育出版企业已经认识到了数字化浪潮的冲击,积极地应对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但是在现行的国家考试制度之下,仍然有很多教育出版社抱残守缺,依赖着传统纸质教材因循守旧,加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内部劣势与外部挑战,使得教育出版的转型之路困难重重。本文拟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案例分析和多学科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企业发展、产业创新等管理学理论,麦克卢汉“媒介即人体的延伸”,使用与满足等传播学理论,以及SWOT战略分析法,对教育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加以综合评估,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对我国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了研究。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对研究中应用到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界定,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对国内外教育出版数字化的几种基本模式进行了详细阐释,分析了我国教育出版数字化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相关案例以期对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第三部分对教育出版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外部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度剖析;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笔者在第三部分综合资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具体有效的转型策略以及坚定稳固的保障措施,在企业定位、资本运作、内容制作、媒体传播、营销渠道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实现媒介融合,从国家政策、人才队伍、版权保护等方面实施保护举措,这对于帮助教育出版突破发展瓶颈以及后续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正> 本文应用乙型肝炎疫苗(简称HB疫苗)接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结果抗—HBs阳转率为82.69%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简称HBIG)接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抗—HBs阳转率为48.8
通过国内外玻璃配合料粒化现状研究分析,以及配合料粒化优缺点探讨,表明玻璃配合料粒化可以改善配合料传热,减少粉尘飞扬,节约能源,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
从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害出发,结合四川灾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此次地震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灾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仍然采用低效的音乐教学模式,所以无法有效培育和学生的人文素质。当前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人格素养以及道德品质。所以,职业院校的
贫困问题是国际性的社会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无处不在,并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早在1999年,我国便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
6月12日,农业部在京举行"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日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启动仪式。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王明珠和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共同启动了监测
<正> 低钾性周期型麻痹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于1985年至1988年共收治11例患者,并发呼衰2例,经过积极的抢救与精心护理,获得痊愈。一、病例介绍例1:杨&#215;,男,29岁,主诉进行
通过对6个典型区域和农村主要地区进行调查,共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330个。采用王水体系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砷的含量,结果表明:砷标准样品在10.0~60.0μg.L-1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取0.5 g样品消解,方法检出限为0.007 mg.kg-1;以20.0μg.L-1的标准溶液连续测量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0.2%;调查的6个典型区域的180个点位和农村主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最高传输速度为480Mbps的USB2.0已不能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于是5Gbps的USB3.0应运而生;文中在详细分析了USB3.0协议的基础上,完成了USB3.0IP核的框架设计;该I
欠发达地区高职办学需在服务地方上下功夫,必须全面深入研究地方发展的特点、需求、政策、发展方向等,准确把握地方发展的根本内涵,在整体办学上重构思路,做到精准构建、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