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业务环境中用户体验感知理论及其关键技术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h06014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带宽的提升,未来网络业务的关注重点从传统的传输层面的服务质量(QoS)升级为用户层面的体验质量(QoE)。如何提升用户的体验质量,从而提升用户的认可度和黏度,是当下网络业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紧密围绕着视频业务中的用户体验感知关键技术这一科学问题,通过采集视频网站的视频数据和多个运营商的现网数据,分别建立了基于混合非均衡算法的用户投诉预判模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直播个性化体验预测模型、基于个性化的点播视频体验质量评价模型与基于时间序列特征和Adaboost的瞬时用户体验预测模型。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
  (1)针对目前非均衡数据集的用户体验预测缺乏有效的模型这一科学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混合非均衡算法的用户投诉预判模型。该模型将数据分布和成本敏感的非均衡处理算法相结合,分别从均衡数据分布和调整样本权重两个方面建立了用户体验预测模型。在基于数据分布的非均衡处理方面,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合成采样的过采样算法,以解决传统过采样算法没有考虑样本之间距离的缺陷。然后将该过采样算法和逐级优化递减的欠采样算法相结合对数据分布进行均衡优化。在基于成本敏感的非均衡处理方面,提出基于Adaboost的改进模型K-Adaboost,其改进了Adaboost模型在更新样本点权重时,没有考虑数据分布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相对于目前的主流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用户体验准确率有显著提升,模型整体的值最高达到了0.7292。
  (2)针对目前在直播节目中用户体验评价模型没有充分考虑用户兴趣以及相应的量化方法这一科学问题,通过对直播节目的关键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用户体验影响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量化直播节目的用户兴趣指标uindex并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直播个性化体验预测模型。该用户兴趣指标考虑了直播节目用户观看行为的稳定性与多样性,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用户的观看兴趣。将该指标作为主观指标并结合客观的网络指标,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直播个性化体验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精确的描述和跟踪用户在观看直播节目时的用户体验的变化。
  (3)针对目前在点播环境中网络参数提取成本过高以及用户兴趣存在稀疏性导致难以建立用户体验模型这一科学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个性化的点播视频体验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计算剧集标签之间的相似度生成相似度矩阵,然后提出一种量化用户观看兴趣的权重值。将用户兴趣标签权重值和相似度矩阵进行映射之后,取得了用户关键兴趣相似度样本并通过K-means算法将样本进行聚类生成用户簇,最后针对不同的用户簇建立随机森林模型。该模型在不使用网络参数的条件下对点播场景的用户关键兴趣进行量化和聚类形成了用户簇,从而解决了用户兴趣稀疏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传统算法的准确率至少高出5%,能够解决点播节目中用户兴趣存在的稀疏性问题并能很好的预测用户体验。
  (4)针对目前缺乏有效的瞬时用户体验量化方式及预测模型这一科学问题,通过对弹幕和视频属性之间的关联分析以及其自身的时间序列特征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特征和Adaboost的瞬时用户体验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对弹幕进行自然语言处理,从中提取出用户的情感并映射成用户体验的时间序列。然后对用户体验的时间序列进行时间特征提取,并结合视频信息通过Adaboost算法构建了瞬时用户体验模型。该模型不但能够量化用户的瞬时体验,而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准确率达到了69.15%。
  本文所研究的视频业务中的用户体验感知关键技术可为以后多个场景下的用户体验建模、用户兴趣分析以及各类基于用户体验的实际应用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工程支撑。
其他文献
可调谐器件是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列相液晶(NLC)作为一种新型调谐元件,其工作频段可达10GHz以上且具有低损耗特性。本文旨在研究适用于微波天线结构的液晶NLC的电磁特性,液晶可调谐特性,液晶结构设计及其潜在应用,并设计一种基于向列相液晶的可调谐装置,使之能够与传统天线结构整合并实现移相效果。本论文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液晶材料的理论分析,对液晶分子取向角的广义方程进行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成为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目前AD诊断的方法主要依靠心理学量表和医生的经验进行判断,诊断准确率不高。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出现给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创安全的脑疾病探查手段。其中,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以反映脑神经纤维的密度与分布,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
学位
天地一体化标识网络作为面向未来的一种新型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可以实现空间异构网络与地面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时有效解决移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问题。天地一体化标识网络使用延迟/中断容忍网络DTN(Delay/DisruptionTolerant Network)协议栈应对空间网络环境中的长传播时延、高链路误码、频繁链路切换等问题,实现空间网络与地面标识网络的通信。本文作为天地一体化标识网络体系的组成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通信容量的需求,实现全光网络是未来网络的必然趋势。目前光交换网络采用的基于波长选择开关(WSS)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ROADM)广泛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相比较于半导体激光器噪声大、成本高,光纤激光器噪声小、波长一致性好、成本低且易于集成到全光网络中。窄线宽光纤激光器由于其线宽窄、光束质量高而广泛应用于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相干光通信、激光雷达、光纤传感等领域中。而直接输出高阶
信号稀疏表示能够有效提取信号中最本质的特征,在压缩、特征提取、去噪、超分辨率重建等信号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关注的压缩感知理论正是建立在稀疏表示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也进一步表明了稀疏表示理论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应用潜力。但稀疏表示理论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以图像为例,传统的稀疏表示算法首先需要将图像信号进行分块,然后将所得的图像块列化为向量的形式,这样不仅破坏了图像邻域
在线视频服务已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应用。为提高视频用户的满意度和视频服务提供商的收益,如何理解、预测并提升在线视频服务中的用户体验质量(QoE)已成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为准确预测QoE,现有工作主要关注吞吐量、缓冲率等客观服务质量(QoS)因素与QoE的相互关系,然而实际上,用户对视频内容的主观偏好与QoE也密切相关。更复杂的是,一定的用户偏好度及QoS等级还可能引发用户在观影过程中的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乘客期望在高速移动环境下获得安全稳定的互联网服务。因此,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理论研究成果,我们实验团队提出了智慧协同高速移动网络SCN-R(Smart Collaborative Networking forRailway),其良好和稳定的带宽表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智慧协同网络理论体系下,支撑SCN-R的网络组件被定义为高速移动业务族群。随着SCN-R
全光网络是未来网络通讯系统的发展方向,其相对于目前广泛应用的基于光电变换的网络,具有安全度高、容量大、阻塞小等重要优点。全光网络仍需攻克的技术难题包括:发送端的光源适配、传输链路的通信容量扩增,以及网络交换节点的全光化等。针对上述关键技术,本文针对性地研究和阐述了多项内容:发送端方面,搭建了两种多波长光纤激光器和单纵模窄线宽光纤激光器;传输链路方面,对于模分复用系统中广泛应用的少模光纤,提出了一种
学位
河道信息提取对于水资源调查与监测、水利评估与规划、气候监测、地图匹配、洪涝灾害预防及船舶导航等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野外测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适用于河道信息的及时监测与适时获取。随着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遥感图像提取河道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从遥感图像中自动提取河流目标和对河流类型进行识别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河流遥感图像的预处理、河流目标的提取及河流
学位
随着无线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无线多媒体业务的蓬勃式增长,对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指标要求(低时延、低功耗、高可靠等),但实际通信系统环境更加复杂和更加恶劣。从无线通信物理层来看,由于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结构更加复杂,所带来的复杂噪声干扰问题,不同频率信号调制带来的不同信道衰落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信道非平稳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系统物理层存在的问题,本博士论文的研究动机受到压缩感知理论以及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