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诗歌翻译形似与神似问题研究——以李白诗歌不同俄译本为例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似与神似既是翻译处理方法,同时也是翻译效果论,一篇译文中,我们虽然无法准确界定形似神似二要素所占的具体分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对于诗歌翻译来讲,由于其形式多属绝对不可译,神韵属相对不可译(甚至有时可译),多数情况下译者选择“神”而摒弃“形”,这里摒弃并非指完全舍弃,而是尽可能寻找译语诗歌常用的类似形式,如果可能,自然是好事,如果不能找到,应使用最能传达原文神韵的形式予以替代和弥补。诗歌的神韵是画龙点睛之笔。形式具有自己的“声音”。形式为神韵而服务,神韵通过形式展露无法言说的光彩,即使原诗形式注定要流失,作为译者的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予以弥补,此乃“创造性叛逆”,乍一看,尽管译文和原文不相似,但实际上却是非常相似。   本文正是从诗歌翻译形似和神似问题的理论基石出发,以李白诗歌的不同俄语译文为例,详尽分析不同译者的常用处理方法,译文与原文形式和神韵的近似程度,评价译文中何处是妙笔,何处又是瑕疵,何处存在漏译、误译甚至是改写的严重问题,在遇到有重大失误的情况,笔者提供自己的译文,当然,由于笔者的翻译经验(尤其是诗歌翻译)不足,译文仍存在诸多问题,还待改进和完善。   本文旨在研究诗歌翻译实践原文与译文“形”“神”二要素的近似程度。由于汉语诗歌的俄语译文多由前苏联汉学家们翻译,第一,年代久远,大致都是几十年前的事,第二,外国汉学家对古汉语及其文化的理解也不尽正确,因此存在较多误译、漏译的情况,不过原文的诗魂和感情基调在译文中得到了基本保留。笔者认为洞悉古汉语及其文化方方面面,透彻俄语及其文化、俄罗斯民族心理的国内人士能更好地胜任汉诗翻译的任务。他们具备优秀的表达能力、敏捷的文思和丰富的翻译(甚至是诗歌翻译)经验。这样一来,可以改变现状,令俄罗斯民族能够更深刻、更准确地了解中国古代璀璨的文学和中华民族古老的民俗,避免“文化休克”的发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加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途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以胡锦涛同
20世纪初,美国胜家公司继承人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来到欧洲,在异彩纷呈的艺术界找到了他毕生的兴趣所在。此后几十年,他以敏锐的眼光收藏了一批19世纪多个画派的代表作品
自约翰·契弗的小说《法康纳监狱》出版以来,文学评论家就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的来说,对这部小说已有的研究可归为三大类,分别是比较研究、对小说结构的研究及
设计专业是这些年高校教学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还是视觉传达设计,亦或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关于设计的叫法有很多种,每个高校都大多有自己的设计专业,就连跟
学位
东阳木雕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目前对其的“非遗性”保护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将结合当下的内外部环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
溶剂法、熔融反应、催化反应、电解合成、外场作用及生物化工技术在无机化工和大化工生产中广泛采用,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但在有机中间体的合成中却很少采用.本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中华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然而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显然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而且包含了多层次的交流。本文从“中国热”和《封神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注意到语言的语块性本质,并且他们认为语块能够迅速地成块记忆、提取。更有学者证实语块在母语和二语的学习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语块作为一种新的教
我专注书法教育逾十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曾是一线教师,后与30多家艺术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书法培训,于2010年12月在番禺正式创办麦建华书法培训机构。番禺有浓厚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