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最著名的无疑是麦金农和爱德华·肖了。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内源融资盛行,因此,货币与实质资本是互补的。提高实际利率有利于提高储蓄率,因而有利于促进资本积累。发展中国家应推行金融自由化的金融改革,取消对利率、外汇和银行的控制,促进金融市场的充分竞争。他们认为,取消利率控制后,一方面会提高储蓄率,另一方面高利率将只能使那些资本效率较高的借款人得到借款,从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可以说,麦金农-肖的金融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是自流放任主义思想,相信市场机制能够完全解决。然而,他们只注意到了金融发展中的外生约束,即只看到了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干预阻碍了金融与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注意到由于信息不完全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会使金融市场失败的内生约束。其次,他们的金融发展理论没有研究金融稳定发展的微观基础什么,忽略了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改革与自由化进程中的先导性作用。最后,麦金农-肖的金融自由化是一揽子的大爆炸式的休克疗法,他们只注意了金融改革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政策方面的配合,如财政控制与外贸自由化,而忽视了金融改革中金融部门内部应遵循的自由化的顺序和从微观机制上来探讨金融发展问题。 从微观机制上来探讨金融发展和稳定政策丝毫不亚于财政控制和货币控制等宏观方面的稳定政策的重要性。如果只注重宏观稳定政策,而忽视了金融自由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微观基础,按照他们的改革思路不可避免地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信用体系的崩溃和金融危机。因此,本文从微观机制上研究了金融发展的路径。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首先从金融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遵照帕特里克的思想区分了“需求随尾型”与“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历史地看,任何一种金融安排的最初出现都是需求尾随型的,但它一经出现,便会很快转为供给引导型的发展路径,尤其是金融组织的出现,它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化的利益,会积极地开拓一些实体经济部门所需要的潜在金融服务。但无论如何,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必须以需求尾随型的金融发展为基础。其次,运用内生金融发展理论从资金盈余部门的角度分析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经济增长和进入成本之间的关系,考察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人们对金融资产需求是如何影响金融的结构变迁的。最后,研究了储蓄与投资分离后,企业治理结构及其相关的融资安排,认为企业制度的演变正是在储蓄与投资分离后为了解决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融资方式的变迁的结果。 以金融发展的路径为基础,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与转轨经济国家应该推行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而且要遵循金融发展的自然路径,合理安排好金融自由化的顺序。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首先要在那些与实体经济部门联系最紧密的环节自由化,然后逐步推广到那些纯符号范畴领域的自由化。基于这样的逻辑,金融自由化首先是实体经济部门的自由化,对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而言,实体经济部门的自由化可能需要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来逐步解决金融脆弱性和降低代理成本,而且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政府逐步退出非自然垄断行业的重要渠道和机制,因此,资本市场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应当先导性发展。当实体经济的竞争比较充分,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建立了比较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效率逐步提高后,再推行国内金融领域的其它方面的有限度 -”————————”””—”『’”-K的自由化,加强银行之间的竞争,放松对利率的控制,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和竟争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果断地推进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改革。为了减少单个银行的不良经营和不良债权的累积可能带来的金融冲击,有必要对原来庞大的国有银行体系进行分解,只有银行业的分散化到一定程度后,单个银行的破产对经济的金融冲击才会降到最小。在企业与银行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后,才具备了利率与汇率自由化的微观基础。利率自由化应当首先是政府债券等无风险资产利率的市场化,然后再推进其它风险资产的利率自由化。在国内金融逐步自由化后,再对外汇体制进行自由化。在外汇方面首先是汇率的市场化和经常项目的自由化,最后开放资本项目,免受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遭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基于这样的逻辑顺序,分别较为详细地研究了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资本市场先导性发展、银行业的自由化与金融发展、利率自由化与金融发展、开放经济中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发展中的非正规金融与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财政控制、货币控制、谨慎监管与制度约束等稳定政策。 本文的分析为中国的金融改革战略提供了部分理论上的支持。中国选择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战略无疑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已有的金融改革与自由化也大致遵循了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虽然中国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先前的一些改革结果又成了日后改革的对象,但大部分都是不得己而为之的办法,因为自由化所依赖的相关外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