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建设对中国与缔约国的贸易促进效应研究

来源 :新疆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当前,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区(FTA)的数量不断增加,FTA谈判涵盖议题快速拓展。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必须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为此,2007年党的十七大就提出将FTA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之后,2012年党的十八大和国家“十三五”规划都提出了“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FTA战略,逐步构筑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发展目标。但近年来,一系列“逆全球化”事件不断涌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多次抬头。特别是,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冲击,中国的外贸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并加快推进FTA战略。2020年11月,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化、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这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达成。截止2020年底,中国已经与26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FTA缔约国遍布亚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等地。因此,研究中国FTA建设的贸易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研究思路如下:一是通过梳理自贸区理论及自贸区效应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对自贸区贸易效应的影响研究观点存在分歧,且现有研究方法存在一些无法解决FTA建设存在内生性问题的缺陷,进而根据现有研究与理论提出适用于本文的研究方法。二是通过收集计算现有数据,并将东盟作为中国与区域经济同盟建立FTA的代表,从贸易总额、贸易增长率、贸易占比以及贸易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中国FTA建设发展现状及FTA建设带来的贸易促进效应。三是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进一步验证FTA建设对中国与缔约国的贸易促进效应,从整体上测度已生效FTA的贸易效应,随后将缔约国分为东盟国家与非东盟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别进行测度比较,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论文的研究结论,首先,区别于其他文献对单个FTA进行贸易效应分析,本文针对缔约国整体进行分析,同时将东盟作为中国与世界其他经济同盟建立FTA的代表,分析FTA建设对中国与其他区域经济同盟的贸易促进效应,为中国FTA建设发展提供新思路并对缔约国进行分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FTA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发展战略,FTA建设后双边贸易额增长率显著提升,贸易总额不断扩大,贸易占比有所提高且双边贸易关系更为紧密。其次,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控制了不可观测的因素对FTA建设的影响,使得回归结果更为准确,回归结果证实了FTA建设对中国与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FTA建设对贸易增长的促进效应在8.51%-19.33%,且对东盟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最后,对中国FTA建设发展提出了稳步推进FTA建设并适当提速;中国FTA发展战略应灵活变通;中国FTA建设缔约国应优先考虑其他区域经济同盟与发展中国家;中国应打造“一带一路”自贸区网络,增强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话语权的四点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检测报告的出具过程中,为保证检测报告的严谨性、规范性要求,检测人员往往要反复校核检测报告的数据及格式,存在着报告出具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鉴于此,分析了应用于Word批处理的VBA技术与VSTO技术的优缺点,以工作中专用车检测报告出具为例:提出了一种利用VSTO技术对Word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数据的批量提取及报告自动化编制工作,提高报告的准确性、规范性、工作效率及为后续办公自动化提供借鉴。
生态环境本身是一个有机系统,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时空溢出性、复杂性、嵌入性等特征,因而依靠单一治理要素难以实现善治,需要耦合主体、资本、技术、制度、理念等多种要素,综合考量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性、生态资源分配的开放共享性、治理体系的层次有序性,构建起显性要素与隐性要素双向互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协同推进、共享性与公平性共同维护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秘钥”。
<正>据《果树学报》2021年第6期《山梨醇和甘露醇与氮磷钾配施对桃生长、果实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作者刘慧敏等)报道,为探讨山梨醇和甘露醇与氮磷钾配施对桃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中桃8号和中油20号桃为试材,以单施氮磷钾为对照,设置不同质量分数山梨醇和甘露醇分别与氮磷钾配施,测定不同处理桃树体生长、果实品质、色泽和养分含量等相关指标。
期刊
时频分析是处理非平稳信号强有力的工具,S变换作为传统的时频分析方法之一,其窗函数的尺度可以随频率改变。但是,其时频窗函数尺度变化是固定的,无法适用不同信号的局部特性,导致能量聚集性较差。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广义S变换算法,设计了由四个调节参数控制的广义高斯窗函数,采用浓度测量自适应优化调节参数,以寻求最佳的时频表征效果。并针对时频分析结果,采用瞬时频率重组和分量重构方法,得到各个分量的瞬时频率,
本文运用深度访谈和网络田野观察法,对互联网时代下视障人士获取社会支持的现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网络无障碍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弥合视障人群与健全人群的数字鸿沟,他们寻求社会支持的途径正在被重构。依靠关系亲密度和空间环境的传统社会支持被构建在虚拟空间中的网络社会支持所取代。
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是京津冀区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0~2020年京津冀面板数据,构建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京津冀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两系统均存在显著区域差异,表现为北京市优势明显、天津市次之、河北省相对较弱。京津冀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同样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北
为探究土壤改良剂配施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处理:单施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牡蛎类土壤调理剂300 kg/hm~2、复合微生物菌剂+牡蛎类土壤调理剂600 kg/hm~2、复合微生物菌剂+牡蛎类土壤调理剂1 200 kg/hm~2.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菌剂配施牡蛎类土壤调理剂能够促进烟株发育,株高、有效叶片数、平均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显著
随着基础教育由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式发展,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刻不容缓。高等师范院校作为高素质师范人才培养的摇篮,提升其在校生从教意愿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从角色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价值观等视角下的六个维度进行职业认同界定,通过对在校生问卷调查和对公费师范生进行访谈,分析了职业认同对师范院校在校生从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职业认同对在校生从教意愿的影响在整体上是显著的。其中,
自然原生的乡土聚落是一个自组织的动态演进系统,其空间形态的形成遵循自下而上的要素组织逻辑。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反馈循环过程中,物质空间要素通过复杂的组织方式实现了在整体上和多层级上的适应、调整和进化,实现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交融。但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冲击下,乡土聚落面临着物质空间形态和社会空间形态的双重衰败问题。深入认知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特征规律,探索在复杂地形地貌影响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