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中美经济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umu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用熟悉的经验来理解抽象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同时概念隐喻理论也被应用于经济领域。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支撑,通过数据分析,将例证分析与文化阐释相结合,比较分析了中英文经济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使用差异,及其产生的文化根源。本文所选取的新闻标题分别来自权威的经济类报纸及官网报道,汉语经济新闻标题主要选自于《经济观察报》、《中国日报》及《人民日报》,英语新闻标题主要选自于《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及《经济学人》,收集的时间从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作者对语料中出现的概念隐喻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使用的异同,对出现较特别的四类概念隐喻进行具体认知分析:人类隐喻、战争隐喻、天气隐喻及游戏隐喻。最后,分别对这些概念隐喻使用的特点和差异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等三方面分析了其文化根源。通过分析发现,中美经济新闻标题中普遍使用概念隐喻来描述复杂的经济现象,且根据始源域的不同主要分为11类,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人类隐喻、上下隐喻、战争隐喻、旅程隐喻。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人类隐喻、上下隐喻、战争隐喻、植物隐喻和天气隐喻,英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为人类隐喻、上下隐喻、战争隐喻,旅程隐喻和游戏和运动隐喻。中英文经济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使用的异同,与中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和身体经验有关,同时也是中西方文化体系及价值观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文化和社会相互作用和影响。文化背景的不同影响着语言以及思维方式在经济领域的呈现。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不同的经济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新闻传播领域以及跨文化方向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其他文献
又到征订报刊的时候了。笔者听说某私营企业主决定减去一些纯娱性报刊,而坚持继续订阅《江苏安全生产》杂志,问其原因,这位业主道:“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
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教学改革。
研究发现,喷施草坪矮化剂能明显抑制草坪的生长,减少草坪修剪的次数,对于公园等草坪修剪较勤的地区使用矮化剂具有很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小区、公路边绿化带等修剪要求不
文章选取惠州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地作为调查对象,对乡村旅游客源市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整理、分析调查问卷,发现惠州乡村旅游在规划开发、市场定位、基础设施、服务质
2015年8月31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通知》,这一通知的发布从国家意志层面,为中国的大数据战略规划部署了持续的发展路径,在全社会形成了
目的就超声与CT对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诊断准确率和损伤程度分级符合率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中医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胸腹部闭合性
对于作业伤害,人们多关注四肢、身躯、内脏的损伤,而对作业时因长期姿势、体位不正引起的各种损伤,却往往忽视,不加防范。
为加快优质水稻品种的更新更换,推动福建省优质稻产业的发展,2007年福建省开展了第三届优质稻品种评选,本届优质稻品种评选向全国11个省30多个科研单位征集了22个优质中稻新品种
传统语法界大致分为两派:规定性语法和描述性语法。这两派语法学家就语法的实质和功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语法理论体系。规定性和描述性语法的分类,贯穿英语
2010年4月11日,在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研究员的倡议下,经重大专项专题一责任专家郑家团研究员的积极组织和号召,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