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基于影像解析技术、足底压力与三维测力系统的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运动学与动力学测量法与数理统计法。通过对八名高校国家一、二级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同步进行了高速视频拍摄、足底压力系统与三维测力系统的测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基本运动生物力学的特征与规律,帮助教练员在研究跳远起跳技术、制定训练计划和讲解技术动作的时候更有针对性,提高专项教学与训练的效率与成功率,并为预防损伤及科学训练提供数据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高校跳远运动员最后一步的步速较低,步长较短,腾起角度接近理想的范围,起跳扇面角在理想范围内,多数运动员的起跳着地角和蹬地角均超出理想范围。相对国内优秀运动员来说,高校跳远运动员起跳脚着地瞬间的髋角较小,膝角较大,踝角无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他们在起跳着地瞬间相对存在“窝髋”的现象,身体重心滞后且上下起伏较大,不利于产生好成绩。(2)起跳时前脚掌先着地的运动员,足底压力中心曲线出现“U”型轨迹,他跖骨区的时间-压力曲线出现两个波峰。部分运动员由于足跟区离地过早,前脚掌无法在大的冲击力下保持稳定,导致足跟区前部第二次着地,他们的跖骨区、足中区和足跟区的时间-压力曲线均存在两个甚至多个波峰的现象。(3)高校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脚足底压强最大的区域均位于趾骨区,且大多数运动员的压力峰值在起跳脚蹬地阶段的趾骨区,因此跳远运动员的跖趾关节力量与稳定性十分重要。(4)高校跳远运动员垂直方向上的力值(Fz)曲线呈两个明显的波峰和一个明显的波谷且第一个波峰力值与跳远成绩没有明显相关性,波谷力值与跳远成绩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由于波谷值反映了运动员起跳脚的支撑能力,因此运动员的支撑能力越好,越有利于产生优秀的成绩。(5)高校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制动阶段的时间占总时间的62.96%,此外运动员制动阶段的力值也远大于水平蹬伸阶段的力值,这说明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主要受制动的作用,因此教练员应重点培养运动员起跳腿肌群快速退让性收缩能力。(6)高校跳远运动员起跳脚不同,其水平左右方向的力值波形曲线形态也不同,运动员快速冲击踏板的过程就是足部水平向一边倾斜的过程,随后进行反方向的调整以保持稳定。多数运动员水平左右方向处于第一波峰时足底最大压强的位置处于内侧足跟区(HM)及足中区(MF),少数运动员处于第四跖骨区(M4),因此这些区域为易受伤的区域,故脚踝的内外翻稳定性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