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选菱铁矿流态化磁化焙烧过程含铁物相转变行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x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钢铁产量占全球57.80%,年消耗铁精矿原料近10.54亿吨。但我国铁矿石资源品位低、禀赋差,国内铁精矿产量远不能满足钢铁生产需求,对外依存度高于80%。因此,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铁矿对保障我国基础钢铁产业基础原料稳定供应和将我国丰富的铁矿石储量转变为产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已探明的铁矿石资源中,褐铁矿、菱铁矿和沉积型赤铁矿等常规物理选矿方法(重选、磁选、浮选等)难以有效选别的复杂难选铁矿石约占40%。其中,菱铁矿在我国储量有18.34亿吨,原矿品位低,传统的重选、浮选工艺提高品位困难,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目前,磁化焙烧工艺被公认为是处理低品位难选铁矿,实现铁资源高效经济回收最为有效的技术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焙烧反应改变弱磁性含铁物相至强磁性磁铁矿相,从而简单弱磁选分离即可产出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的铁精矿。传统竖炉和回转窑由于反应器本身原理限制,没能将磁化焙烧工艺优势充分发挥。流化床反应器基于流态化焙烧原理,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效率高、转化率高、能耗低、装置易大型化的突出优势。据此,本论文以主要难选铁矿矿种之一的菱铁矿为研究对象,基于先进流态化反应原理,结合工业生产反应条件,研究了低品位难选混合菱铁矿磁化焙烧反应特性,开发了菱铁矿氧化-超低温还原的新工艺方法,实现了难选混合菱铁矿的高磁化转化和高效弱磁选富集利用。本文以陕西菱铁矿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辽宁赤铁矿和云南菱铁矿作为对照组,以工业煤气为还原气背景,进行菱铁矿的流态化焙烧-磁选研究,通过XRD物相分析,探究了菱铁矿磁化焙烧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和浮氏体FeO产生的条件及原因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氧化-超低温还原磁化焙烧新工艺,取得了如下成果:(1)揭示了菱铁矿还原焙烧过程物相转变规律及浮氏体产生路径研究了菱铁矿流态化直接还原磁化焙烧过程中的物相转变,探究时间、温度对焙烧过程物相转变的影响以及菱铁矿还原焙烧过程中浮氏体FeO产生路径。结果表明,在一般赤褐铁矿直接还原磁化焙烧条件还原势R(CO/(CO+CO2))0.45、T<570℃的条件下,菱铁矿焙烧产物为强磁Fe3O4和弱磁FeO,且随温度升高、时间延长,浮氏体FeO含量增加。浮氏体FeO有两个来源,包括菱铁矿焙烧分解中间产物FeO,以及生成的不稳定Fe3O4被CO进一步还原为FeO。(2)开发了菱铁矿预氧化-超低温还原磁化焙烧工艺针对直接还原磁化焙烧过程中出现弱磁浮氏体,提出预氧化-还原磁化焙烧工艺,研究预氧化和还原两段过程的物相转变,实现菱铁矿无FeO流态化磁化焙烧目标。结果表明菱铁矿在610℃氧化产物为赤铁矿α-Fe2O3和磁赤铁矿γ-Fe2O3,氧化后在还原势R0.45的还原气条件,在560℃、500℃还原焙烧,磁性转化完成后焙烧产物依旧出现浮氏体FeO,且随着温度增加、时间延长FeO含量增加,这是由于γ-Fe2O3还原生成的不稳定Fe3O4又被进一步还原产生FeO。进一步降低温度至450℃还原焙烧,产物中强磁性Fe3O4稳定存在,一直未出现浮氏体FeO,可能是温度降低,Fe3O4稳定性增加,未被进一步还原。610℃氧化后450℃还原的预氧化-超低温还原工艺能够避免菱铁矿磁化焙烧过程中弱磁性浮氏体FeO的产生,获得单一强磁性Fe3O4焙烧产品。(3)焙烧矿弱磁分选探究了磁场强度、磨矿粒度对弱磁分选指标的影响,在最佳磁选条件验证了焙烧产物FeO对弱磁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菱铁矿610℃氧化后450℃还原焙烧矿,磨矿至-30μm占82.75%的粒度经过1100Gs、1300Gs的两道弱磁选,可以得到精矿品位62.07%,回收率88.26%的磁选指标。而560℃直接还原5min的磁化焙烧产品经过相同的最佳磁选参数进行弱磁选,由于弱磁FeO的存在,全铁回收率仅49.54%,进一步验证了预氧化-超低温流态化磁化焙烧的优良效果。本文针对难选菱铁矿流态化磁化焙烧过程含铁物相的转变行为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揭示了菱铁矿在焙烧过程中FeO的生成行为,建立了难选菱铁矿预氧化-超低温还原无FeO产物的磁化焙烧新方法,对难选菱铁矿工业化稳定高效磁化焙烧工艺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由于天体粒子物理涉及的研究领域太宽,本文拟以宇宙线总的能谱特征为线索,分段介绍各能区的研究前沿,总结有关宇宙线的起源、传播和成分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观测实验进展,并简要介绍相关的高能领域,例如 γ 暴(GRB),中微子,暗物质,超对称(SUSY),大统一理论(GUT)。这些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极高能宇宙线的产生机制,并可能意味着需要新的超出标准粒子物理模型的理论来解释GZK截断(GZK-Cutof
为了降低钢坯热轧前二次加热过程中的氧化烧损,采用暂时性高温涂层防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措施。现有的高温防护涂层研究,多建立在气体屏蔽防护机理之上,并未就离子扩散过程对钢坯高温氧化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然而,在长时间的高温加热环境下,基体中的Fe2+/Fe3+离子将会通过氧化层或涂层内的阳离子空位进行扩散,并在气-固界面处发生氧化反应,由此导致涂层出现高温失效或长时失效,无法适用于普碳钢的高温氧化防护。针
气固鼓泡床反应器在能源、化工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如烯烃聚合,煤/生物质燃烧,矿石焙烧等。气固流态化中往往呈现颗粒聚团或气泡等介尺度结构,且实际应用中颗粒通常具有多分散性(涉及不同颗粒尺寸或密度),这使得介尺度结构的形成机制更加复杂。这种多分散性还会导致床内出现颗粒分层等现象,在低速的密相床中尤为显著,影响了相间动量传递和反应行为。深入理解多分散流态化中的颗粒分离和混合现象对于合理设计反应器以及确定
氧化锌具有优良的催化、热电、压电和光电特性,在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和压敏电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重要的基础工业材料。氧化锌材料制备方法可分为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存在设备要求高、生产条件苛刻、产量小、能耗大、污染重和成本高等问题。而目前氧化锌资源的工业分离提取方法主要是硫酸浸出,产生大量的危险废弃物,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由于锌矿资源基本是经焙烧为氧化锌后浸出,同时二次锌资源也以氧化锌
为了探讨父母自尊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亲子信任关系量表,针对233对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亲子信任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4)亲子信任和青少年自尊在父母自尊与青少年主观幸
地铁运行引起的振动通过土层传播,会对邻近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以某地铁沿线近代历史保护建筑为背景,依据相关参数及实测数据建立“隧道-土体-保护建筑”精细化三维数值模型,并结合振动响应预测分析方法对地铁运行时建筑物振动响应进行评估。最后从振源减振及过程阻振两方面对其减振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和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未采取减隔振措施的情况建筑物振动超限,优化轨道类型的减振效果最为显著,使用弹性长枕轨道时结
DhaA可以通过水解脱卤机制催化芥子气的碳-氯键断裂,生成硫二甘醇和氯离子。该催化反应不会生成有毒的产物和中间产物,且催化效率较高,这使得芥子气的无毒害降解成为可能。然而,DhaA的稳定性较差,这限制了它作为生物酶洗消剂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两种方案以改善DhaA的环境稳定性。第一种方案是用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AG)对DhaA进行化学修饰。AG的结构特点
电化学能源转换被视为解决当前全球能源危机的替代方法。这一过程由包括ORR,OER和HER在内的各种反应驱动。由于4个电子质子的转移反应过程,ORR和OER一直是这些过程面临的重要挑战。为了实现这些过程的广泛应用,必须合成能够有效驱动氧反应(ORR和OER)的廉价且丰富的电催化剂,这对于设计用于增强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的电催化剂对于诸如燃料电池,水分解和金属空气电池装置之类的能量
学位
金属钛及其合金是性能优异的功能与结构材料,但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近净成形加工技术材料利用率高、加工流程短,具有大幅降低钛及其合金制品制备成本的潜力而备受关注。钛粉及钛合金粉通常为近净成形加工技术的原料,目前主要采用氢化脱氢法和雾化法制备,而这两种制粉方法所用原材料为高品级海绵钛、钛合金锭/棒材/丝材等,原材料价格高导致粉末成本高,极大削弱了近净成形加工方法的优势,因此研发低成本制备高品质钛
化学链重整(Chemical Looping Reforming,CLR)工艺的核心是载氧体(Oxygen Carrier,OC),其颗粒结构及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其在化学链重整中的反应性能,一直是化学链重整技术研究的焦点。铁基载氧体由于不易积碳,储量大,价格低廉,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工业化的载氧体。然而,在氧化-还原循环过程中,铁离子会不断地从本体向颗粒表面迁移,并在颗粒表面富集导致铁基载氧体的烧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