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关照下的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以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为例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3838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传统译论的影响下,译者一直处于“隐行人”的地位。然而阐释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该理论不仅论证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再创造性,而且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本研究以哲学阐释学为理论框架,借助伽达默尔的翻译三原则理论,即“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有效历史”,以梁实秋的翻译思想及其英译汉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梁实秋主体性的彰显。根据“理解的历史性”原则的观点,译者作为历史性的存在,其翻译思想的形成必然受到历史背景,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宏观上,本文通过分析梁实秋历史背景和文化思想,以翻译选材和翻译目的为对象探究梁实秋翻译思想中主体性的彰显。微观上,本文以梁实秋翻译的四大悲剧为例,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梁实秋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主体性:一是在其忠实性和可读性原则的翻译信念影响下,译文中意象的直译和白话文语言形式的选择。二是人文主义和追求艺术美感的文学观的作用下,译文中人性关怀的凸显以及诗体形式的采用。三是由于译者个人的文化意识,译文中注释的大量添加以及称呼异化的处理。通过此研究,本文旨在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而使译文被更多的目的语读者接受。
其他文献
将模糊理论运用于各种文体的语言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家所致力于研究的课题.但是很少有人将模糊语言和政治外交语言相结合,从而分析其功能和应用.该文在收集的大量外
普遍认为,文学文体学与文学翻译密切关联,但大多数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并未真正结合此两者,以提升翻译实效。译者经常采用的所谓文体学的翻译方法也无非是其本人对文学作品中文
新历史主义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很快在英国文艺复兴研究尤其是莎士比亚研究领域流行开来。作为对形式主义及旧历史主义的反叛,新历史主义强调历史与文本的互
《红楼梦》以其“清代文化百科全书”之誉引得许多翻译家的青睐.作为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巅峰,此书的文学文化价值使其代表了中西交流与传播中的中国文化.其中,章回小说特有的文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为了与世界融为一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英语的学习和应用.于是,各种英语演讲比赛如火如荼的展开.针对这种情况,
专业化经济可以带来长期平均成本节约,整合化经济可以产生交易费用节约,两条费用曲线的交叉点决定了煤、电纵向交易关系最优形式的选择。影响专业化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生产
2018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
期刊
1月23日,全省市场监管工作视频会议在福州召开.会前,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唐登杰分别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一年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质量强省、强化安全
期刊
当今世界,报刊、影视、网络等是人们获取消息的主要来源。新闻,作为最重要的大众传播工具之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我们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