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本回译中的翻译策略 ——以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译本对比研究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o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顺译”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回译”作品的特殊意义。近年来,回译研究日益成为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但作为一种特殊回译现象的“无本回译”却似乎鲜为人知,对无本回译作品的关注也远远不够。国内外对“无本回译”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缺乏对以辜鸿铭著作中译本为代表的该类翻译文本的关注。由此,作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引起学界更多对于辜鸿铭的无本回译类型著作的关注。本研究尝试在图里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规范观照下,分别从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对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这一著作进行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通过具体的译例分析,重点探讨不同译者在《中国人的精神》的无本回译过程中于“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间进行了怎样的选择,他们又采取了何种翻译策略,达到了怎样的翻译效果。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在进行《中国人的精神》的无本回译过程中,无论是在词汇、句法还是篇章层面,黄兴涛、宋小庆的译本所采取的翻译策略都会更倾向于遵循目的语规范而采取可接受性的翻译原则,而李晨曦译本则更倾向于遵循源语规范而采取充分性的翻译原则,但译者们在考虑到无本回译中需要还原中国特有文化这一点时,便会在充分性和可接受性间进行协调或妥协,从而采取折中的翻译策略。
其他文献
《民事诉讼法》第58条构建了“消协+检察”的消费维权公私合作模式,检察机关作为支持起诉人处于辅助角色。但实践中,消协组织的能力缺失催生了检察机关的强势介入,我国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走上了检察主导的“国家化”路径。检察辅助异化为检察主导、检察机关法律地位模糊不清和实施制度“碎片化”是检察支持起诉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三大困境。社会治理语境下,检察机关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主要角色是支持起诉人,“消协起诉
近年来,哮喘病因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漫长等特点,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中医哮喘病领域中,要通过论证对其进行治疗,通常中医医生需要根据哮喘患者的患病症状以及相关体征,将其所患哮喘病分为五种证型,并根据不同证型对症下药。随着智慧医疗的发展,大量医疗诊断工作离不开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由于国家政策支持,中医诊疗智能化进程也在不断被推进。本文针对中医哮喘辨证分型主观性过强的现状,利用
教材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它为依据,学习者亦通过它获得知识和技能,它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现在乃至之后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本文选取了两套同属于话题型的短期速成初级汉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比和分析指出《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和《我们的汉语教室》(初级)两套教材的优点以及值得改进的地方,为修订和
<正>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多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基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主题。然而本篇课文涉及的历史较复杂,同时完整的圆明园在现实中已经消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多媒体等技术手段,
期刊
皮肤的急慢性创面在临床上较常见,个体差异性大,且慢性创面治疗较为棘手;此外,皮肤纤维化疾病日渐增多,而现有治疗方式效果欠佳。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新的皮肤创面及纤维化治疗策略。腺苷在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腺苷可通过激活其受体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胶原合成,加速创面愈合,但腺苷受体的过度激活也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的异常增殖介导皮肤纤维化形成。该文就腺苷及其受体在皮肤创面愈合及
基于中医诊疗复杂巨系统原型抽象要素层级、联系方式与系统功能,构建中医诊疗复杂巨系统逻辑模型,并阐明其复杂性特征。解释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机制,指出其内核遵循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与中医诊疗复杂巨系统的运作模式具有相似性,因此可以很好地模拟系统复杂性特征及功能。本研究为人工神经网络在中医诊疗系统建模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亦为具体模型的可解释性研究奠定基础。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厚的人文性内涵,在培育学生人文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古诗文在教学实践中却未能得到贯彻,课堂太过注重古诗文的工具性,使教学出现功利色彩。本文以初中古诗文教学缺乏人文性的问题为出发点,建议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进行改进,发掘教材中的人文性,改变教学观念,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正> 职业倦怠(Burnou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采用MBI改编问卷,对上海市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上海市大、中、小市教师的情感耗竭程度偏高,去个性化现象不太严重,成效感较高。(2)在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初中教师呈现出更为严重的趋势。(3)性别、科目、教龄、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