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离体模型在比较影像学中的应用价值;2、探讨64排CT、B超、MRI结合MRCP、X线在离体胆系疾病模型(模拟胆管、模拟胆管结石、模拟胆囊结石、模拟胆囊息肉样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用6根已知管径(管径分别是3mm、6mm、8mm、10mm、12mm、16mm)的塑料管代替胆管,其内注入1:400的造影剂(泛影葡胺注射液)作为模拟胆汁,封闭两端后,在各影像学方法下成像,测量其管径,并与实际管径相比较;2、15个模拟胆管分为3组(每组管径分别是6mm、8mm、10mm、12mm、16mm),每个模拟胆管内随机放入大小不同结石0-9枚(共72枚),结石来自于胆系结石病人术后标本,经生理盐水冲洗,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后,注入模拟胆汁后封闭两端。在各影像学方法下成像,测量结石大小,并与实际测量相比较;3、离体猪胆囊作为模拟胆囊,每个胆囊放入大小不等结石0-6枚(共74枚),注入模拟胆汁后,用3.5号手术线结扎胆囊口,在各影像学方法下成像,测量结石大小,并与实际测量相比较;4、模拟胆囊翻开后,用3.5号手术线结扎胆囊壁,模拟胆囊息肉病变,注入模拟胆汁后,用3.5号手术线结扎胆囊口,在各影像学方法下成像,测量结石大小,并与实际测量相比较。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模拟胆管直径的测量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较接近,多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检查方法与实际测量两两比较,发现只有64排CT与实际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检查方法与实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4排CT、B超、MRI结合MRCP、X线对模拟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度分别是:93.3%,73.3%,86.7%,100%。3、64排CT、B超、MRI结合MRCP、X线对模拟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度分别是:80%,90%,65%,70%。4、64排CT、B超、MRI结合MRCP、X线对模拟胆囊息肉的诊断准确度分别是:65%,80%,50%,60%。5、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模拟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检出率的比较:直径<5mm和5mm≤直径<10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m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胆系疾病的离体模型可以用于影像学诊断价值的比较;2、64排CT结合MPR后处理对模拟胆管直径的测量诊断价值高于超声、MRCP和X线检查。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目的:探讨64排CT、B超、MRI结合MRCP、ERCP对临床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高度怀疑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或阻塞性黄疸的患者共86例,进行影像学检查,跟踪其手术和/或病理结果,或与ECT取石术、PTC置架术结果进行比较。按不同疾病分组,进行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数据结果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6.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64排CT、B超、MRI结合MRCP、ERCP对胆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67.4%、65.1%、65.1%、90%。ERCP准确率高于其他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CT与B超、MRCP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4排CT结合MPR、CPR对梗阻性黄疸诊断准确率比常规断面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影像学检查方法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最高(100%,90%),B超诊断准确率最低(78.3%,58.3%); ERCP准确率高于超声和MRCP、CT准确率高于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T与ERCP和MRCP比较、超声与MRC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4排CT结合MPR、CPR图像对胆系疾病的病变部位、性质的诊断价值优于横断位及超声、MRCP检查;2、在胆系疾病的影像诊断比较中,超声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尤其是胆囊结石和息肉样病变;3、MRCP对阻塞性黄疸的定位诊断价值较高,定性诊断较64排CT、ERCP略低;4、ERCP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是其他影像学方法无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