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结构的中美抗震设计规范对比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b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种规范的抗震设计条文都遵循共同的方法进行设计以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水平,目标就在于保证基于规范条文设计的建筑能够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达到这个目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建筑规范的抗震设计条文改进迅速。近来的建筑规范把注意力集中在结构设计必需的最小侧向荷载上。然而,设计中考虑结构的需求和响应特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大量关于抗震性能的个案研究表明,目前缺乏对基于不同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根据单一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不能实现更加全面的对比分析。 本文的目的就是对中国抗震规范GB50011-2001和美国统一建筑规范UBC1997的规定做出对比分析,主要考虑与设计要求、分析方法和抗震基底剪力相关的异同点。二者不同之处主要存在于抗震设计水平、地震作用、结构控制和振型阻尼系数等多个方面,相似之处则包括地震重现期、场地分类、概念设计、反应谱、抗震分析及设计方法、能量耗散和结构隔震、变形极限、结构及非结构需求等等。 理论对比分析之后,本文给出了根据中国抗震规范GB50011-2001设计的一个位于中国重庆的10层3跨的结构算例,和一个根据统一建筑规范UBC1997设计的特定抗弯框架(SMRF),并使它们有相似的地理区划(地震区)和材料特性。同时给出了详细的根据UBC1997的设计步骤。注意到一些重要参数,本文比较了模型建筑的分析结果。 本文的基本目的之一是研究两种框架模型(UBC 1997,GB50011)的非线性性能。为此,对两种结构都采用由SIMQKE GR程序得到的3种人造地震波进行非弹性动力分析,并用各种不变的侧向加载模式进行非线性静力(Pushover)分析以及模态Pushover分析。动力分析和非线性静力pushover分析一般用于计算结构的破坏状况。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基于它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状况确定的。本文还给出了建筑抗震性能计算的简化方法。 算例还探讨了由两种规范得到的结果的不同,特别是基底剪力和强度增大系数。分析表明,由非线性静力分析得到的建筑响应一般不受pushover分析的侧向加载模式影响;而Pushover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荷载路径、结构性质和地震动特性;按照GB50011-2001设计的建筑比按照UBC 1997设计的建筑经济一些。
其他文献
油气运移研究是盆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代地质学的前沿领域。本文以东营凹陷为例,在综合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构造地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建立了相关的数学地质模型,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渐突出,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紧缩,以控制富营养化为目的的脱氮除磷已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A/O是最基本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但是,传
摘要:周期结构具有频率衰减域特性,在衰减域所包含的频率范围内,波的传播将被抑制,层状周期性隔震基础方面的已有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基础承受着来自上部
随着科技进步、工业发达的步伐,涌现大量新材料、新技术、新理论的推动下,预应力钢结构达到快速发展,它受力合理,节约材料,形式多样,造型新颖,应用广泛,成为建筑领域中的最新
体外预应力技术是加固即有钢筋混凝土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刚度和裂缝验算,规范只是借助体内无粘预应力混凝土的刚度和裂缝验算公
赣南稀土矿山资源丰富,资源具有配分全、有价元素含量高、矿体埋藏浅、原矿放射性比度低等特点,探明储量居全国之首。近几十年来,人们对稀土无序的开采引发了大规模的滑坡灾
供水管网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投入运行后,由于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破坏,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漏损,漏损作为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给供水企业造成经济
火,作为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重要标志,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智慧和财富,但却在失去控制的时候,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建筑火灾多发性非常强,而钢结构由于不耐高温的
钢储罐是存贮石油的主要设施,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以及土地资源的缺乏,钢储罐的容积越来越大,大型钢储罐的建设也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大型钢储罐属薄壁钢结构,容易发生
温度对饱和粘性土力学特性的影响是近年来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在热能贮存、地热资源开发、核废料处置、供热管道设计、软土地基加固等工程领域有良好的应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