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在新型太赫兹与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以其高透光性、高导电性和高稳定性等优异特性在毫米波-太赫兹器件和光电子器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地,通过外加电压或者掺杂的方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石墨烯的化学势(费米能级),为器件性能的调谐及优化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本论文基于石墨烯及其复合结构,设计、制备出若干新型太赫兹和光电子器件,并通过调整石墨烯的化学势实现了器件性能的调控和优化。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基于石墨烯的可调太赫兹器件(1)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双波束天线,该结构由石墨烯偶极子与两侧的寄生石墨烯条带组成。其中偶极子石墨烯的化学势主要影响天线的工作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天线的工作频率随着偶极子石墨烯化学势的增大而增大。而寄生石墨烯的化学势高低主要影响天线的波束方向。在两条寄生石墨烯中,化学势高的石墨烯条带对偶极子产生的辐射具有反射作用;而化学势为0 eV的石墨烯条带对偶极子产生的辐射没有影响。该天线的波束可以在±90°两个方向间灵活切换。通过对上述天线进行简单的结构变换,可以得到六波束天线,波束方向能够在±30°、±90°、±150°间灵活切换。此外,还以经典的八木天线为原型设计了双波束天线,该天线的波束也可实现±90°两个方向间的灵活切换,但很难通过简单的结构变换将其拓展为六波束天线。(2)制备出石墨烯双频天线,验证了石墨烯在可调谐天线应用中的可行性。该天线由石墨烯辐射体及金属共面波导结构组成,工作在28.1 GHz和37.4 GHz两个频段。通过对石墨烯施加直流偏置电压,实现了对天线S11参数的调控。当直流电压从-70 V逐渐变为+70 V时,天线在28.1 GHz处的S11参数可以在-27.79 dB到-23.59 dB范围内变化;而在37.4 GHz处的S11参数可以在-13.65 dB到-16.10 dB范围内变化。(3)设计出基于石墨烯复合结构的太赫兹负折射率超材料。超材料由金属谐振结构及嵌入其中的石墨烯组成。当石墨烯的化学势为0 eV时,超材料在4.26 THz频段呈现负折射特性;当石墨烯的化学势增大为0.5 eV时,其负折射频段切换至4.28 THz。在微带天线上方加载单层超材料以后,在石墨烯化学势为0 eV时,天线的波束倾斜角度从0°变为8°;在石墨烯的化学势为0.5 eV时,天线的波束倾斜角度变为1 1°。此外,通过增加超材料的层数,可以进一步拓展倾斜角度。(4)设计出基于石墨烯复合结构的太赫兹频率选择表面。该结构由卷曲金属谐振条带及镶嵌在条带之间的石墨烯组成,尺寸仅为工作波长的11.7%。工作频率可以在1.76 THz~2.56 THz范围内调节,且呈现优异的带阻特性。在双传输线结构和两天线阵列结构中分别加载该频率选择表面,可以使传输线各端口之间和天线单元之间的隔离度分别提高6.9 dB和16.5 dB。二、石墨烯/半导体纳米线肖特基结光电转换器件(1)首次制备出石墨烯/单根GaAs纳米线肖特基结光电转换器件。由于石墨烯与GaAs纳米线在功函数上的差异,结区形成了较强的内建电场,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快速有效分离,器件呈现良好的光电特性。在532 nm激光照射下,器件零偏压时的响应度为231 mA/W,探测率为1.60×109 cm Hz1/2/W,响应/恢复时间为85/118μs。在标准太阳光AM 1.5G照射下,器件开路电压为75.0 mV,短路电流密度为425 mA/c2,光伏效率达到8.8%,在同类器件中处于领先水平。(2)通过改变石墨烯的化学势实现了对石墨烯/纳米线肖特基结器件性能的调制及优化。采用硝酸对石墨烯进行化学掺杂,器件的肖特基势垒从0.29 eV增大到0.35 eV。在532 nm激光照射下,器件探测率从 2.10×109 cm Hz1/2/W 提升到 1.0×1010 cm Hz1/2/W,响应/恢复时间从42/140 μs变为20/128 μs。在标准太阳光AM 1.5G照射下,器件的光伏效率提升到15.88%。此外,对石墨烯施加适当的栅极偏压也实现了肖特基势垒的增加,器件性能相应得到较大提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上调miR-200a表达是否可以通过抑制MACC1影响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 结直肠癌细胞LoVo分组处理为mimics组(转染miR-200a mimics)、blank组(转染空脂质体)和NC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转染成功后,CCK-8法、黏附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癌细胞增殖、同质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MACC1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00a与MACC1靶向情况.结果 CCK-8法显示,mim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该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00名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纳入的所有对象进行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测.对比两组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测的结果,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完全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进展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种指标监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1.56±0.23)mg/L及凝血功能中纤维蛋白原(4.32±0.51)g/L高于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
目的 对比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和浸润性导管癌(IDC)的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进入该院进行治疗的IMPC患者30例,将其纳入A组;并选取同期IDC患者35例,将其纳入B组.两组均实施改良根治术治疗并在术中获取病理组织标本,观察两组标本实施免疫组化后情况,分析两组的免疫组化与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A组淋巴结转移率(64.29%)、淋巴管侵犯率(84.62%)、软组织侵犯率(84.21%)均高于B组淋巴结转移率(35.71%)、淋巴管侵犯率(15.38%)、
目的 探究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意义.方法 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20年1—12月确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肿瘤组织存档蜡块,在病理诊断中对患者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比ER、PR阳性和阴性组患者C-erbB-2表达情况.结果 在100例ER、PR均阳性患者中,有28例患者C-erbB-2表达为阳性,所占比为28.00%;而对于C-erbB-2表达为阴性患者有72例,所占比为72.00%;在100例ER、PR均阴性患者中,70例患者C-erbB-2表达为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血清神经纤毛蛋白-1(NRP-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分析血清NRP-1、IL-8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并测定其血清NRP-1、IL-8水平,分析血清NRP-1、IL-8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血清NRP-1[(2.34±0.42)、(2.43±0.31)n
海量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MTC)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之一,将成为支撑物联网与泛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并渗透至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智慧环境、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各行各业,推动泛在智能物联应用爆发式增长,驱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攀升。然而,mMTC业务呈现出不同的流量
金属表面存在的自由电子与入射光子相互作用,在围绕金属表面的局部范围内产生电磁场增强,被称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现象。表面等离子体的特性决定其在光学、电子通信、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内的应用都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纳米制造工艺和光学表征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最近数十年,表面等离子体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众多纳米科学领域应用研究的重要基础工具。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水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2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口服吲达帕胺治疗,观察组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持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
目的 研究中药健脾止泻汤治疗结肠癌术后腹泻患者对胃肠激素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消化内科门诊109例结肠癌术后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接受西药治疗,观察组55例在西药基础上应用中药健脾止泻汤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症候积分、胃肠激素水平、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7,P<0.05).观察组治疗10、20、30 d后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
表面等离激元是由金属表面电子集体振荡产生的表面局域电磁波模式。由于表面等离激元能够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同时又能够产生极强的近场增强效应,支持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的金属微纳结构为我们在突破衍射极限的情况下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对金属微纳结构与激子之间耦合作用的研究不仅是个基本的物理问题,而且可以促进生物医学检测、微纳光电器件集成和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金属微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