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发生霉变后产生的毒素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产生致命的威胁。粮食在高温、高湿以及有充足的氧气等条件共同构成的微环境下容易发生霉变。根据此机理,目前许多课题主要从改变粮食的储存环境、烟熏法、化学防治、改变粮食袋结构等方面达到抑制粮食霉变的效果,但是,由于成本过高或者会引起粮食二次污染等问题,仍没有被农户广泛接纳、采用或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达到抑制霉菌的效果。在此处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为了设计并制备一种能抑制致癌霉菌毒素生成的粮食袋基材,本课题首先分析和计算25kg玉米颗粒在粮食袋内储存过程中,由于玉米颗粒本身呼吸作用、外界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储存微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气体成分的变化情况,结合霉菌毒素的生长环境,从抑制霉菌生长的角度,对粮食袋进行结构设计,包括纤维原料种类、非织造布的克重以及粮食袋包装材料的复合结构的设计。研究发现,对于尺寸大小为580mm×900mm的麻粮食包装袋,当黄麻纤维含量大于27.76g时,可吸收25Kg的玉米在密封储存380小时过程中因玉米颗粒有氧呼吸和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水分;若玉米颗粒储存时间为3个月,选用透氧率为2cm3/m2.24hr的膜,粮食袋中黄麻纤维的含量超过50.36g时才能完全吸收玉米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对尺寸为580mm×900mm的纯麻粮食袋,其面密度达到65.51 g/m2以上,即可抑制玉米的黄曲霉毒素感染。结合理论设计和工艺制备要求,以黄麻纤维为主要原料,以聚丙烯纤维作为热熔纤维,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制备黄麻热粘合非织造布。研究发现,对黄麻/热熔纤维网进行针刺和热熔粘合双重加固,有利于提高黄麻热粘合非织造布的强力,其纵、横向强力都随着热熔纤维的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上述理论设计的基础上,本论文进一步对黄麻热粘合非织造布的吸放湿性能进行了研究。为了模拟黄麻热粘合非织造布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吸湿、放湿性能,对三种不同黄麻含量的黄麻热粘合非织造布以及黄麻袋进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吸湿、初始放湿平衡回潮率,吸湿、放湿速率的测试和分析。发现高温环境下拒水纤维的含量越多,黄麻热粘合非织造布达到吸、放湿平衡时回潮率越小;回潮率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拒水纤维的含量越小,最大平衡回潮率越大,初始吸湿、放湿速率越大;在高湿条件下,当外界温度下降到大气结露温度时,黄麻热粘合非织造布的回潮率会有所升高;经过反复吸湿、放湿后,非织造布的吸湿平衡回潮率变小。测试五种氧气阻隔膜的熔点及透氧速率,观察其横截面,发现A类膜材料、B类膜材料、C类膜材料、D类膜材料均为三层结构的膜材料,第一层和第三层的两层膜的厚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A类膜由两种熔点分别为140℃,和177℃的聚合物组成;B类膜材料由两种熔点为117℃和175.3℃的聚合物组成;D膜由三种不同的聚合物制得,三种聚合物的熔点分别约为121℃、171℃和181℃。A类膜材料、B类膜材料、C类膜材料、D类膜材料的透氧速率均小于3cm3/(m2.24hrs),都具有很好的隔氧性能。论文最后部分对黄麻非织造布与氧气阻隔膜进行层压复合制备,并且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和选择。将黄麻纤维含量分别为50%和80%的两种非织造热粘合布与不同的氧气阻隔膜材料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复合,以粘结界面、剥离强力的观察为主要分析手段,分析影响粘结界面性能的影响因素。发现黄麻热粘合非织造布表面的黄麻纤维分布越少,黄麻纤维的直径越细,越有利非织造布与膜材料复合;D类膜材料的复合性能最佳;当500%%黄麻热粘合非织造布与D类膜复合时,其最佳复合温度为(125-130)℃,最佳复合压力为(4-8)MPA。复合得到的复合材料的透氧速率为0.7011cm3/m2.24hr,符合粮食袋透氧速率的抑制霉菌生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