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媒介形象研究——以《重庆日报》、《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为例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peng1986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农民工问题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农民工与媒体的互动关系日益加强,与农民工有关的报道常见于各类媒体。本文以重庆、广州、成都为例,选取2004年至2010年(共计7年)的《重庆日报》、《南方周末》和《华西都市报》为样本,分析统筹城乡背景下媒介如何建构农民工形象的问题。   重庆、广东和成都都是中国农民工人数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其中重庆、成都已输出农民工为主;广东以输入农民工为主)。本研究选取《重庆日报》、《南方周末》和《华西都市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内容主题”将三类报纸中有关农民工的报道进行分类和样本分析。经过研究发现,《重庆日报》、《南方周末》和《华西都市报》有关农民工的报道较集中建构了“进步、努力、更好融入社会”的正面形象和“弱势、困难、亟需同情与帮助”的负面形象,农民工负面形象渐渐向正面形象转变、农民工能够越来越好地融入社会。其中“正面”形象折射了农民工作为城市的重要一员,在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作贡献并积极适应城市的同时,也反映出城市也更加的包容、理解和接受农民工群体;而负面形象则反映出,当前城市中仍然一定程度的把农民工视作“差异人群”看待,凸显了这个群体的弱势地位,这种区别对待对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建构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加深城市对农民工的排斥,不利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入和社会认同。   随着全国统筹城乡工作的纵深推进,农民工的城市地位和形象定会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本研究通过对《重庆日报》、《南方周末》和《华西都市报》三类报纸的农民工报道分析,并侧重于以重庆市为例,研究报纸中农民工形象。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研究提出媒介如何更好地构建农民工的形象的建议。
其他文献
2010年被称之为中国“微博元年”。作为新兴的社会化媒介,微博在过去的一年中被广受追捧。它不仅成为民众私人展示平台,更成为他们关注和讨论社会大事件的窗口。在接二连三的
期刊
近几年来,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这种节目形式的收视率也在节节攀升。以哈尔滨电视台为例,分别有《都市零距离》和《都市发现》两档民生新闻栏目。这两档节目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得网络的影响力日益强大。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舆论世界,越来越受到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本研究以议程设置理论、框架理论、把
期刊
HRB400新Ⅲ级钢筋系通过微合金和穿水工艺来提高钢筋强度,改善钢筋的综合性能.微合金化工艺是在原含锰(Mn)、硅(Si)的低合金钢中加入钛(Ti)、铌(Nb)和钒(V)等微量元素,从而改
20世纪以来,建筑节能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筑节能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95)、各地方的强制性标准及规程中.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通过29个纤维布(Fiber Sheet,FS)约束混凝土柱和2个混凝土对比柱的轴心受压试验,以及FS约束混凝土柱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FS约束混凝土矩形截面柱的轴心受压性能和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