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哲伦(Henry David Hwang)是美籍华裔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1988年,他凭借《蝴蝶君》(M. Butterfly)一剧夺得了托尼(Tony)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华裔剧作家。他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并且成为很有影响力的美国华裔剧作家。 目前国内对黄哲伦的《蝴蝶君》的研究已经很多,主要是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结构主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但从互文性角度进行研究的却不多。 互文性是重要的文学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一个文本或文学作品与其他文本或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本或文学作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或多或少的与以前的文本或文学作品存在联系。克里斯蒂娃认为一个文本是从已经存在的话语里建造出来的。作者不能用他们创造性的思想创作出他们的文本,他们只是对以前存在的文本进行编辑和整理。 本文从互文性的角度对《蝴蝶君》进行分析,把《蝴蝶君》与普契尼《蝴蝶夫人》进行对比分析,指出《蝴蝶君》是对《蝴蝶夫人》的模仿和改写,即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叛逆。在《蝴蝶君》中,作者模仿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巧妙地将西方人所熟知的蝴蝶夫人的故事穿插在《蝴蝶君》中,但同时将两个剧本中的人物和情节加以颠覆,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男人抛弃东方女人的爱情悲剧发生逆转;软弱,无怨无悔的东方女子形象成为独立、自信、有自己独特见解新女性。 通过对《蝴蝶夫人》的借用和改写,《蝴蝶君》改变了西方人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颠覆了西方对东方的认知模式,为东方赢得了话语权,在西方主流文化中赢得了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