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9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社会的急剧转型,我国城市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贫困群体,城市贫困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因素。1993年开始,我国开始探索并逐步建立了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城市贫困救助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仅以维持温饱为目标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近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受到极大的社会关注,政府也非常关注贫困群体的发展问题,因此对我国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定位等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点。另外,随着风险社会理论逐渐被认同,增强贫困群体的抗风险能力也得到广泛关注。本文正是基于风险社会的背景,从发展的角度对现有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如何促进贫困群体的发展,摆脱“贫困陷阱”。本文首先对贫困、社会面临的风险等相关理论进行论述,为后面的研究建立理论基础。根据我国贫困群体的规模、构成及分布情况,找出导致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然后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做了回顾,找出推动这一制度发展的动力。进而以辽宁省为例,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对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具有“发展性”功能进行反思,并对这一制度在设计理念、手段、管理体制及运行环境等方面的重构提出了建议。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部分,导论。这部分主要交代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总结。第二部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首先对贫困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对贫困归因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社会风险管理理论以及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进行论述,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构打下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我国城市贫困现状及原因。从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构成和分布三个方面总结出我国城市贫困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的成因。第四部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首先对建立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分四个阶段(创立试点阶段、推广普及阶段、规范提高阶段和巩固完善阶段)回顾了该制度从1993年至今的发展历程,最后总结出推进我国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发展的动力。第五部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现状——以辽宁省为例。从辽宁省城市低保制度救助水平、保障人员构成、城市低保制度管理体制以及城市低保制度相关的“配套措施”等方面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第六部分,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反思。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设计理念、救助手段、管理体制以及制度运行环境四个方面对现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能解决发展问题进行反思。第七部分,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构。本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重新定位低保制度的政策目标,进而从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增强就业促进机制、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改善制度运行环境等方面对低保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日前,笔者从宁波市国库工作会议中获悉慈溪市农业银行因感到无利可图,已向慈溪市人民银行申请退出原先经办的五家国库经收处业务。这件事可以看作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所追求的
投资活动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务决策活动之一,公司的价值主要是指公司所投资的项目中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价值。公司的投资活动的合理与否都会对股东价值和企业价值产生巨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日益成熟,竞争愈发激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纷纷推陈出新,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其竞争力。近年来炙手可热的“供应链金融”
本文主要是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11课《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表述。
专业群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需不断深化实践,拓展和完善旅游服务专业群的建设内涵。明确一流旅游服务专业群建设逻辑,探索
现代金融服务业的一项重要创新就是银行保险的出现,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将银行保险视为其现有经营活动的有利补充。银行保险这一组织形式,结合了银行业和保险业二者的优点,打破
本文在分析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和成因的基础上,认为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和信贷波动是导致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目前,中国平滑经济波动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信贷控制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