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围龙屋形成与发展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hey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州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区之一,这里形成客家人主要聚居之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秦汉时期赵佗兼并桂林、象郡两郡并建立南越国开始,就有中原地区的人口向这里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战乱、政府政策支持等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向长江流域迁徙,因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南迁高潮。唐末五代时期,原本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客家先民又开始往东南沿海等地迁移。宋元之际,东南沿海因长期开发,引起的人口激增、土地不足,客家先民为了生存开始迁往粤东北的梅州等地。迁往梅州的客家先民,在面对本地土著人数占优势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发展壮大族群,共同应对纷争与侵扰,选择了聚族而居,团结互助的生活方式。梅州地区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和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催生出围龙屋这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围龙屋作为客家民居之一,其发展是一个不断整合完善的过程,围龙屋的结构与功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地理因素的综合体现。明清以前,客家民居的建造主要考虑的是其防御功能,多数围龙屋都是依山而建,据险可守,而且建筑规模很小,是围龙屋发展的雏形期。明清时期,客家人在梅州地区的分布逐渐稳定下来,成为当地社会的主要族群。由于人口增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掀起了围龙屋的一个建造高潮。这一时期梅州地区的围龙屋,开始了从依山而建到逐水而居转变,防御功能也开始弱化,在建筑风格上开始将中原儒家文化和风水文化与当地地理环境结合,并在这一时期开始定型,出现了一些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末民初,随着社会变革,梅州客家人迫于生存压力,开始纷纷下南洋谋生。这一时期,围龙屋建筑由于侨商眼界的开拓,财富的积累,开始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围龙屋建筑也开始受到西方建筑理念、建筑风格的影响,最终出现了一些具有“中西合璧”特点的客家特色民居。民居建筑是社会发展体现,民居建筑结构与功能的发展与完善,也会进一步推动地方社会的进步与区域文化的发展。围龙屋作为梅州地区客家人的主要民居形式,直接影响当地村落布局,围龙屋内“聚族而居”的形式、“崇文重教”的家族理念,也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地理学、人类学、建筑学等相关知识,结合实地调查等方式,深入探讨分析梅州客家围龙屋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今后围龙屋的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正>我们经常使用"六六大顺",祝愿自己或他人一切顺利、如意,那么这"六六大顺"中的"六顺"指的都是什么呢?"六六大顺"源自《左传》:"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累
<正>备课前的思考:"数学广角——简单推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0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一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本节课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
高校舞蹈教育是舞蹈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培养专业舞蹈人才,也肩负着对民族优秀舞蹈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舞蹈教育由于具有地方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将课程方案进行调整,生物必修课程调整为《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两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调整为《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和《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模块。2017年教育部出版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新版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课程内容部分提出了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同时给予了教学提示。其中《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内容整合了现行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
<正>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深
本文从培养听障儿童的聆听习惯、帮助语音自然流畅、词汇积累与语法规则获得、启迪听障儿童心智及其情感教育需求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儿歌与童谣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重要
<正>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发作的腹泻,粘液便,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或肠外表现。2004年6月~2008年8
儿歌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一首好儿歌往往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一代人的成长。近年来,一些灰色另类儿歌、情歌之类的流行歌曲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笔者对其
<正>【例】如下图,在RtΔABC中,∠BAC=90°,AC=2AB,点D是AC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D重合,连结BE、EC。试猜想线段BE
音乐能力是人人皆备的一种普遍能力,音乐素养是需要经过一定的音乐实践过程和一定的音乐环境培养而成的。目前在综合类大学的音乐素质教育教学虽普遍的进行着,然而很多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