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是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控制程序和方法,以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实施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优化、整合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处理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缺失、标准模糊、脱离现实及执行不力等问题,从而明晰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权限及处事规则,确保单位实现其运营目标。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全体人员,在单位领导层的领导下,为如期完成其运营目标,通过明确内部管理制度、运用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执行标准化的办事程序,完成对经济业务活动风险的预防与把控。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是保证其内部机构正常运转的制度基础,也是落实好国家政策、方针,提供高效率、高效果社会公共服务的基础,更是防止国家公权力乱用、保护国有资产安全、预防腐败滋生的第一道防线。行政单位作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拥有着大量社会资源的分配权。如果缺乏有效的制衡与监管,加之行政单位在其业务领域并无竞争对手存在,官僚腐败思想更易滋生,就会导致行政人员滥用职权、贪污腐败事件层出不穷。党的十八大至今,国家审判检察机关对省军级以上的中国共产党员和另外的中管干部立案处分的,共计440人,查处厅局级干部3.89万人,县处级6.3万人,惩置近27.8万基层党员干部。由此可见,完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对于健全行政单位内部权力运行机制,预防国家公务人员贪污腐败,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的梳理,建立起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框架,理论部分包括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要素及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机制与原则四部分内容,为后文的案例分析提供理论基础。接着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进行概括分析,包括对行政单位进行定义、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特点予以提炼及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总体框架进行诠释;并对内部控制理论与风险评估基本理论进行补充分析,找出了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的衔接点,该部分与前文一起构成了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其次,对M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完善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了M行政单位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现状,针对M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现实问题,在《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指导下,通过风险评估活动,进行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等级,根据具体的风险等级分别从单位层面和业务活动层面进行控制活动设计,重点对业务流程层面的预算活动、收支活动、采购活动、资产管理活动、建设项目活动以及合同管理活动进行流程重塑,以完成M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最后,对相关研究结论予以总结,得出完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步骤。随着深化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扩展,建立和健全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不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深入推广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社会公共服务的必由之路。而完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在行政单位内部建立起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由于行政单位内部权力差距感巨大,致使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风险意识缺失,风险评估程序往往被忽视,致使其《内控规范》难以在具体某个单位中完全运用,《内控规范》在行政单位中的具体应用还存在较大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本案例研究,可以对后期相关案例的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以期望能彻底解决《内控规范》在行政单位中的具体应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