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氧化锡和锡酸锌单晶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调控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7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MOCVD工艺,选用了MgF2单晶基片,成功制备出了异质外延的无畴SnO2单晶薄膜,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基础上,采用MOCVD工艺,分别制备了Nb和Ta掺杂的SnO2外延薄膜,研究了掺杂浓度对SnO2结构的影响和对薄膜电学性质的调控规律;第三部分,采用PLD和后退火工艺,选用MgO单晶基片,成功制备出了异质外延的Zn2SnO4单晶薄膜,研究了所得样品的外延关系、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质,在此研究基础上,制备了Ta掺杂的Zn2SnO4薄膜,研究了掺杂浓度对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并制备了基于该薄膜的紫外光探测器,对器件性能进行了研究。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采用MOCVD工艺,选用MgF2(001)和MgF2(110)衬底制备了SnO2外延单晶薄膜。
  (1)在MgF2(001)衬底上采用不同衬底温度(540~660℃)沉积了SnO2薄膜。所制备薄膜的化学组分接近SnO2理想化学配比,且均为沿[110]取向生长的金红石相SnO2。其中,620℃制备的SnO2薄膜具有最佳的结晶质量,为外延单晶薄膜,与衬底的面外生长关系为SnO2(110)∥MgF2(001),薄膜具有二重畴结构,存在SnO2[001]∥MgF2[110]和SnO2[001]∥MgF2[(1)10]两种等几率的面内外延关系。620℃制备的SnO2薄膜具有最高的载流子霍尔迁移率10.4cm2·V-1·s-1,相应的电阻率为0.75Ω·cm,载流子浓度为8.1×1017cm-3。不同衬底温度下所制备的SnO2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均超过了86%,光学带隙范围在3.93~4.05eV。
  (2)在MgF2(110)衬底上不同衬底温度(580~700℃)下制备了SnO2薄膜。XRD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为金红石结构,均沿SnO2[110]单一取向生长。其中,衬底温度为660℃时,SnO2薄膜结晶质量最好,为单晶外延薄膜,与衬底的面外和面内外延关系分别为SnO2(110)∥MgF2(110)和SnO2[001]∥MgF2[001]。XPS测试结果表明660℃制备的薄膜元素组分符合SnO2的化学配比。660℃制备的SnO2薄膜的载流子霍尔迁移率最高,为21.0cm2·V-1·s-1,相应的电阻率为0.76Ω·cm,载流子浓度为3.9×1017cm-3,该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超过93%,光学带隙为3.89eV。
  2.采用MOCVD工艺,在MgF2(110)衬底上分别制备了Nb和Ta掺杂的SnO2外延薄膜,在a-Al2O3(012)衬底上制备了Ta掺杂的SnO2外延薄膜。
  (1)在MgF2(110)衬底上制备了不同Nb掺杂浓度(0~8.4at.%)的SnO2薄膜。所制备的薄膜均为金红石相SnO2,且沿[110]单一取向生长,与衬底的面外和面内外延关系分别为SnO2(110)∥MgF2(110)和SnO2[001]∥MgF2[001]。XPS测试结果表明Nb元素在SnO2薄膜中主要以五价态形式存在。当Nb掺杂浓度从0增加到8.4at.%时,薄膜载流子浓度单调增加,范围为3.9×1017~3.3×1019cm-3,载流子霍尔迁移率则呈现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薄膜的电阻率先快速减小而后略有增大,调控范围超过两个数量级。4.3at.%Nb掺杂的SnO2薄膜具有最低电阻率2.9×10-3Ω·cm和最高霍尔迁移率84.0cm2·V-1·s-1,薄膜的光学带隙为4.04eV。不同Nb掺杂浓度的SnO2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均超过80%。
  (2)在MgF2(110)衬底上制备了不同Ta掺杂浓度(0~8.0at.%)的SnO2薄膜。化学组分测试结果表明Ta掺杂后主要以五价形式存在于SnO2薄膜中,所制备薄膜的实际Ta掺杂比例和实验设定值基本吻合。XRD和截面TEM结果分析表明,所制备的Ta掺杂SnO2薄膜为外延薄膜,薄膜与衬底的面外和面内外延关系分别为SnO2(110)∥MgF2(110)和SnO2[001]∥MgF2[001]。随着Ta掺杂浓度从0增加至8.0at.%,薄膜载流子浓度从3.9×1017cm-3单调增加至3.9×1020cm-3,而后基本保持不变;载流子霍尔迁移率先增大后减小,5.0at.%Ta掺杂SnO2薄膜具有最高迁移率74.2cm2·V-1·s-1;薄膜电阻率先减小后略有增大,6.0at.%Ta掺杂浓度时最低,约为2.5×10-4Ω·cm,比未掺杂的SnO2薄膜低三个数量级以上。所制备的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均超过87%,光学带隙范围为3.89~4.32eV。薄膜的PL谱显示了覆盖从蓝光至黄光波长范围的缺陷发光带。
  (3)在a-Al2O3(012)衬底上制备了不同Ta掺杂浓度(0~8.0at.%)的SnO2薄膜。所制备的薄膜均为沿[101]单一取向生长的金红石结构SnO2外延薄膜,薄膜与衬底的面外和面内外延关系分别为SnO2(101)∥Al2O3(012)和SnO2[010]∥Al2O3[1(2)10]。薄膜电阻率随着Ta掺杂浓度增加先减小后略微增大,Ta掺杂浓度为6.0at.%时,薄膜的电阻率具有最小值4.0×10-4Ω·cm,相比未掺杂的SnO2薄膜降低了超过三个数量级;薄膜的霍尔迁移率在4.0at.%Ta掺杂浓度时具有最大值58.1cm2·V-1·s-1。所制备的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均超过88%,光学带隙范围为3.96~4.30eV。
  3.采用PLD和后退火工艺,在MgO(110)和MgO(100)衬底上制备出反尖晶石相Zn2SnO4薄膜,其中在MgO(100)衬底上成功制备出了异质外延的Zn2SnO4单晶薄膜。在此基础上,制备了MgO(100)衬底Ta掺杂的Zn2SnO4薄膜和基于该薄膜的紫外光探测器,研究了薄膜性质和器件的相关性能。
  (1)在MgO(110)衬底上制备了Zn2SnO4薄膜,并在空气环境中进行了不同温度(700~900℃)退火处理。未退火的Zn2SnO4薄膜为非晶结构,经700和800℃退火的薄膜为存在多个生长取向的多晶Zn2SnO4薄膜,经900℃退火的薄膜为沿[110]单一取向生长的立方相反尖晶石Zn2SnO4多晶薄膜。未退火及经700、800和900℃退火的薄膜的光学带隙分别为3.32、3.80、3.98和4.09eV,所有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均在93%以上。
  (2)在MgO(100)衬底上沉积了Zn2SnO4薄膜,并在空气环境中不同温度(700~900℃)下进行了退火。未退火和经700℃退火的Zn2SnO4薄膜为非晶结构,800和900℃退火的薄膜为沿[100]单一取向生长的立方相反尖晶石结构Zn2SnO4单晶薄膜。其中,800℃退火的Zn2SnO4薄膜结晶质量更好,薄膜与衬底的面外和面内外延关系分别为Zn2SnO4(100)∥MgO(100)和Zn2SnO4[001]∥MgO[001]。薄膜表面均方根粗糙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增大,变化范围为0.70~1.49nm。薄膜的Zn和Sn的原子比接近Zn2SnO4的化学配比。未退火及经700、800和900℃退火的样品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分别为81.8%、81.9%、82.8%和82.5%,光学带隙分别为3.29、3.48、3.97和4.11eV。800℃退火后所获得的单晶Zn2SnO4薄膜在600nm波长处的折射率约为1.80。
  (3)在MgO(100)衬底上制备了不同Ta掺杂浓度(0~5.0at.%)的Zn2SnO4薄膜,在空气环境中800℃下进行了退火,并制备了基于该薄膜的MSM型紫外探测器。Ta掺杂后Zn2SnO4薄膜保持原有的[100]单一取向生长,结晶质量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Ta掺杂降低了Zn2SnO4薄膜表面粗糙度,RMS范围为1.51~1.86nm。所制备的不同Ta掺杂浓度的Zn2SnO4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平均透过率均超过95%,光学带隙在3.98~4.10eV之间。基于3.0at.%Ta掺杂Zn2SnO4薄膜制备的紫外探测器响应度最高,探测波长范围集中在200~280nm,5V偏压下对254nm紫外光的响应度为23.3A/W,光暗电流比超过104量级,探测上升和下降时间分别为0.73和0.58s,均小于基于未掺杂Zn2SnO4薄膜制备的紫外探测器的探测时间,并表现出良好的探测可重复性。
其他文献
激光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激光的广泛应用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中,超快超强激光是目前激光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超快激光脉冲宽度短、峰值功率高的这些特性使其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短脉冲宽度在激发和测量固态、生物材料中的超快物理过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高峰值功率使其在精密加工、科研、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无论超快激光的产生或放大,其关键要素都是
学位
脱氮作用在维持全球氮平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利用含铜亚硝酸根离子还原酶(CuNiRs)催化还原亚硝酸根离子(NO2-)为一氧化氮(NO)的过程是微生物脱氮作用中较为关键的一步。众所周知,CuNiRs催化还原NO2-反应中涉及一个电子和两个质子的转移。数年来,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对CuNiRs的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然而,明确的质子转移路径、详尽的催化反应机理并未得到澄清。本文运用密
慢光和快光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受介质的群速度折射率影响而变化,涉及广泛的科学技术范畴。提高通信系统的速度和带宽,需要全光芯片解决方案。微光子器件具有实现慢光特性的迷人解决方案,并为现实和无处不在的应用提供了在室温下产生慢光的方法,与片上集成有很好的匹配,又具有色散工程灵活性。此外,它还具有带宽宽、群速度折射率大的特点。本文研究了皮秒脉冲在与腔耦合的光子晶体波导中的高缓冲性能和低畸变慢光传输特性。我们
学位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海洋供电成为海洋发展的重要一环。开发利用海洋的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式海洋供电的重要途径。海洋太阳能是一类理想的海洋清洁能源,但是受制于工作环境与间歇性的制约,在满足昼夜持续的全天候海洋供电时存在缺陷。在陆地上,通过结合人工光合作用技术与二次离子电池技术可有效的解决太阳能的间歇性问题,实现可持续的太阳能转换与利用的目标。但是,如何在海洋环境实现水下太阳能的可持续利用,仍是亟
学位
生物碱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包括植物、动物、昆虫、微生物等。其中植物中的生物碱研究最多,迄今为止从植物中发现的生物碱约有1900种,这些生物碱按碳骨架分类可分为60类左右,主要包括以下类型:有机胺类、吡咯烷类、吡啶类、异喹啉类、吲哚类、莨菪烷类、咪唑类、喹唑酮类、嘌呤类、甾体类和二萜类生物碱等。生物碱复杂多样的分子结构及显著的生理活性吸引着无数化学和药理学科科研工作者广泛而持久的关注。为了从药用植物
学位
过去十几年来,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在污水和污染土壤治理领域已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操作简单和氧化能力强的特点。发展具有环境友好、催化稳定、廉价易得等优势的金属催化剂是近年来研究者们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矿物材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具有环境协调性、环境舒适性、加工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是环境修复领域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多价态过渡金属矿物催化剂而言,实现非均相体系
学位
地球上最丰富的能源是太阳光。利用太阳能进行绿色能源生产和环境修复,从根本上解决了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光电化学(PEC)是一种借助半导体材料,将太阳光转化为可储存的氢燃料的水分解技术,是一种温和、绿色、可再生的现代的技术。另一方面,尽管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但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又是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又一大威胁。众多的环境污染中,水污染严重影响着地球上人类的日常活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
学位
随着肿瘤标记物的不断发现和识别,生物传感器在推动医学诊断和治疗发展上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生物传感器在灵敏度、检测范围和检测效率上的不足限制了其在生物分析上的进一步应用。DNA由于其碱基的互补配对的特异性和序列可编辑能力,结合其动力学可预测和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使得DNA纳米技术在构建高性能的生物传感器上具有极大的应用优势。本论文工作立足于DNA纳米技术与分析化学的交叉领域,利用DNA纳米技术(
学位
硼原子及其化合物的缺电子结构特点导致其具有广为人知的路易斯酸性,即亲电性,因此,它能与多数路易斯碱反应生成路易斯酸碱加合物。但是,除了亲电性以外,含硼化物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即亲核性。B-H键成键电子对具有的亲核性,与孤电子对亲核性相似,能与亲电试剂反应,特别是缺电子的含B化合物。近期报道的氨硼烷(NH_3BH_3,AB)、氨基乙硼烷(NH_2B_2H_5,ADB)和硼氢化二氢二氨合硼(III)(
学位
在自然界中,包括DNA、RNA、蛋白质和多糖在内的生物大分子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有序的纳米结构。受这些生物大分子特殊结构和性质的启发,科学家们尝试着使用小分子通过自组装构筑新型的纳米材料。其中,配位键导向自组装已经成为构建二维(2-D)多边形和三维(3-D)多面体等离散超分子配合物(SCCs)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引起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特别的,功能化金属有机大环在诊断治疗、荧光成像、分子催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