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结节动态CT与F-FDG PET的对照研究

来源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yl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层CT首过时间动态增强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并与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进行分析对照研究。 材料与方法 选取肺内无病变的病人20例以5ml/s的速率进行胸部动态扫描,确定肺动脉峰值时间为8-12s,主动脉峰值时间为15-20s,推测一次肺循环的时间为7-8s。假设肺结节完全为支气管动脉供血,以主动脉达到峰值时间最晚为20s,一次肺循环时间最长为8s计算,本研究平均首过时间为28s,加上设置一幅基线图像为O秒,故患者需要一次屏气共29秒。为便于计算本文选取30 s作为首过时间进行研究。注入对比剂30 s内的时间对结节进行连续扫描;选取符合条件的69例肺部孤立结节的病例,以5ml/s流速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40ml对其进行CT的首过动态扫描。结果与病理或临床随访对照。69例病人中55例的扫描图像符合要求纳入研究。36个病灶为恶性(鳞癌17例,腺癌15例,转移瘤2例,腺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19个为良性(炎性结节10例,结核球6例,错构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由两位影像学医师在不知晓病史的情况下共同阅片,记录结节在峰值时的强化方式,分为均匀强化、周围强化、不均匀强化及无明显强化。记录结节的平扫密度。把连续扫描的图像输入DynEva工作站,得到时间一密度曲线,分为三型,Ⅰ型为速升加平台期型,Ⅱ型为速升加持续上升型,Ⅲ型为平缓型。记录峰值时间,计算强化峰值、结节峰值与动脉峰值之比等数据,以备分析。55例病人中有27例有PET/CT片对照。其中10例有外院PET/CT片对照。17例有经济能力的病人在本院进行PET/CT显像检查。患者行PET/CT检查前空腹6小时以上,常规测空腹血糖,并调节空腹血糖至6.4mmol/L以下。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5.55~7.40 MBq/Kg),平静休息60分钟后行CT和PET扫描全身断层显像。行CT定位扫描后,在浅呼吸状态下完成CT扫描及图像重建,然后进行:PET图像采集且范围同CT,PET图像经衰减校正、迭代重建后行多层面、多幅显像。扫描后把PET和CT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和三维重建。由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双盲法测定记录结节的平均SUV值。以FDG摄取值≥2.5作为阳性判断标准。 结果1.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炎性结节多表现为周围或均匀强化,良性结节多无明显强化。 2.恶性结节平扫密度为34.42±7.08HU,良性结节平扫密度为32.25±3.03HU。良恶性结节平扫密度间无显著性差异。 3.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形态有三种类型。一种表现为速升加平台期型,21例为恶性结节,1例为硬化性血管瘤;第二种表现为速升加持续上升段,其中15例为恶性结节,10例为炎性结节;第三种表现为平缓型,结节无明显强化,强化值在5HU之间波动,8例为良性结节,1例为恶性结节,病理类型为高分化腺癌。 4.恶性结节的峰值为37.98±19.24HU,峰值时间为22.54±4.56s,增强值为与主动脉峰值比为0.16±0.07;炎性结节的峰值为49.68±26.21HU,峰值时间为24.5±5.64s,与主动脉峰值比为0.20±0.07,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良性结节的峰值为11.47±7.68HU,峰值时间为23.55±4.55s,增强值为与主动脉峰值比为0.066±0.010,与前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5.所有结节的首过动态扫描的诊断中,以增强值≥20HU为界值,判断恶性与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88.89%、97.05%、72.73%;判断恶性与良性和炎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57.90%、80.49%、78.57%。 6.PET/CT扫描中,以FDG≥2.5为阳性判断标准,对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4%、50%、81.82%、80%。 结论 首过时间内的动态CT扫描能够反映肺孤立性结节的血流模式,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与PET/CT比较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相对较低,但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较高。因考虑到方便(血糖等的条件控制)、经济等因素,首过时间内的动态CT扫描优势可见一斑。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报纸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学位
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