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a~2kaBP长江三峡库区典型遗址的环境考古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an2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过去的全球变化”(PAGES)以及“全球变化的人类活动方面”(IHDP)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朱诚等,2006),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人类自身已成为重要的影响环境的营力,对自然环境产生了重要作用。如何认识全新世阶段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关系,并合理解释其过程和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并有一定难度的科学问题,环境考古学在该领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朱诚等,2007)。我国的新石器文化时代和青铜文化时代,大致与全新世大暖期同期,这一时段包括了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和仅有少量文字记载的青铜时代。本文研究的长江三峡库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环境影响因子的特殊性,如河流、地貌、盐矿资源、气候变化等对该地域文化形成的影响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本文选择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中坝遗址和中堡岛遗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玉溪和中坝遗址典型剖面地层用AKS14C的测年及考古器物断代的基础上,采用质量磁化率、环境化学、铷/锶比、孢粉、粒度、锆石扫描电镜等研究分析手段,获取了约8ka~2kaBP间玉溪和中坝遗址古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记录,并结合库区大量遗址发掘的资料以及遗址数量的变化、地层堆积特征、时空分布和小流域遗址变动情况等的分析研究,对本区约8ka~2kaBP间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特点、环境演变过程及机制等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⑴时代为8.2ka~5kaBP的玉溪遗址地层,其质量磁化率和Hg、Rb、Sr及Rb/Sr值曲线具有同步变化趋势,曲线变化明显分为两个阶段:①8.2ka~7kaBP间,曲线波动频繁,研究认为其反映了三峡库区全新世大暖期早期阶段“不稳定”的气候特征;②7ka~5kaBP问,Rb、Rb/Sr值及Hg曲线表现为稳定少动的高域值;而Sr曲线则表现为稳定少动的低域值,磁化率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前者基本保持一致,反映三峡库区7ka~5kaBP间的气候,不仅温暖湿润,而且相对稳定,代表了本区全新世大暖期中期的“气候适宜”阶段。本区全新世大暖期“暖湿而不稳定”阶段与“气候适宜”阶段,分别对应于玉溪遗址地层下段“文化层与洪水淤砂层互层”与上段“文化层”,不稳定的气候段,这一阶段气候冷暖波动尤以8.2kaBP前后最为突出,导致玉溪下段文化堆积中频繁出现洪水层,而稳定适宜的气候则促成了玉溪上段文化堆积层的发育。   ⑵中坝遗址堆积地层环境化学元素及质量磁化率等研究表明:①Rb、Sr、Rb/Sr值曲线以及Al、Fe、Ti、V、Cr、Se等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反映本区约4.3kaBP前后、夏初、商末周初、春秋早期、战国中晚期、六朝、宋代和明清时期多次出现干冷事件,其中商末周初最为显著。遗址堆积体中夹有多期洪水层,主要洪水期往往出现在冷干事件前后;②Ca、Mg、Li、Hg、P等元素和TOC含量变化曲线与人类活动强度和活动方式关系密切。依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含量及其与考古遗存的关系,可将中坝遗址人类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①新石器晚期至夏代兼具初步盐业活动特征的聚落遗址起步时期;②商周至汉代以盐业生产为主的人类活动旺盛时期;③六朝尤其宋代以后的盐业生产衰落期,但此时垦殖活动不断增强并造成植被状况持续退化;③磁化率分布特征异常,反映成土过程、气候变迁等自然因素对遗址地层磁化率分布的贡献已基本为人类活动的影响所掩盖。中坝遗址自新石器末至唐代人类活动异常活跃,宋以后逐渐趋于减弱,其中新石器时代末、夏商中期、西周早中期、春秋时期、战国中晚期、六朝中期及唐代为活跃期中的旺盛阶段。西周晚期、战国中晚期、六朝中期和唐代屡次出现异常高值,可能与当时高强度用火、大规模燃烧事件等致使土层磁性矿物增加有关。   ⑶中坝和中堡岛遗址文化堆积层连续而持久的文化层堆积现象在考古遗址中极为罕见,研究认为它不仅与遗址地处“河中岛”或“江中岛”的特殊地貌条件有关;还与三峡库区当时人们已建立起来的对土地、盐泉等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水平,以及对洪水等自然现象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有关。可以说是人与自然互动关系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体现,表现了本区当时人们所具备的对资源环境感知能力、认知水平及其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⑷三峡库区气候变化背景分析反映,本区7ka~5kaBP间气候相对稳定,尤其6ka~5kaBP间没有异常气候波动现象(与玉溪剖面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此时正值三峡地区大溪文化繁荣发展时期。然而5ka~3kaBP间,本区气候表现出显著的不稳定特征,特别屈家岭文化时期(约5ka~4.4kaBP间)、夏代(4kaBP前后)以及商末周初(3kaBP前后),不仅频繁出现干冷事件,而且为本区新石器以来主要古洪水发生期,与中坝剖面反映的情况相似。   ⑸8ka~2kaBP间,三峡库区不同时期遗址数量的变化和空间分布状况,反映5ka~4.4kaBP(突出表现在东部库区的屈家岭文化期)、4ka~3.5kaBP及2.6ka~2.2kaBP间为本区显著的文化低潮期;大溪文化期(约7ka~5kaBP间)和商周文化期(约3.3ka~2.8kaBP间)为本区显著的文化高潮期,研究认为前两次文化低潮的出现与气候异常和多发性洪水事件关系密切。   ⑹三峡库区8ka~2kaBP间的生业结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约8 ka~6kaBP间以渔猎~采集为主的生业结构、第二阶段约6ka~4kaBP间以渔猎~种植为主的生业结构(包括偏重渔猎的西部库区和渔猎一种植并重的东部库区)和第三阶段约4ka~2kaBP间以渔猎一盐业为主的生业结构。研究表明,三峡库区8ka~2kaBP间生业结构的特征及其演变,反映了本区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始终强烈地受到区域环境及其变化的影响和限制,时代越趋近晚期,越表现出其文化发展进程的相对缓慢和滞后性特征。   ⑺三峡库区“文化适应”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影响与传播、冲突与替代以及涌化与融合,不仅受到文化内因的驱动,同时也深受区域特殊环境和环境变迁的影响。一方面库区东、西部文化以及库区文化与库区外部文化不断进行着文化上的横向交流;另一方面库区纵向上的文化传承和演变,始终带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土著性特征。三峡库区出现中坝和中堡岛这样特殊的文化堆积体,以及以中坝为代表的盐业生产活动,则是当时人们在特定区域环境背景条件下,能动地适应环境和创造性地选择和利用适生环境的结果。
其他文献
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奋斗中,通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成功地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路。在这条成功道路
泰国一老挝境内的呵叻高原被普潘隆起分成南部的呵叻盆地和北部的沙空那空盆地,两个次级盆地中均蕴藏着丰富的固体钾盐矿床。研究区位于沙空那空盆地的东缘,钻探资料表明该区域
西部斜坡区是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带,该区开发层位为萨尔图和高台子油层,储层具有“埋藏浅、厚度薄、孔隙度高、渗透率高”的特点,原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属普通稠油。该区的勘探工
本次研究从河南登封刘沟煤矿的土样、水样、煤样及腐烂的木屑中,通过富集培养,经多次筛选分离得到15株细菌。将这些细菌分别进行煤脱硫与煤液化实验,选出最佳的脱硫菌株lg2和液
学位
2011年既是新世纪10年代的起点,也是“十二五”国家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这对于经济腾飞的中国来说,一切都充满了自信与美好的期待。遥想100年前,辛亥革命爆发为推翻中国封建
学位
考察干部(这里指党政干部,下同)是党管干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发现、提拔、使用干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性,思想认识上的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的一个次级断陷,断陷深部油气资源丰富,是松辽盆地目前最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区之一。本文综合运用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计算机技
学位
本文针对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滨海湿地和岸线,采用RS和GIS技术,依据实地调查获得的地形地貌资料和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滨海湿地和岸线的专题遥感信息,获得了湿地景观面积、景